朱翊鈞帶著元輔和司農走進了廣寒殿裡,站在了第一組天堂旁,兩個小黃門彙報了實驗過程。
第一組天堂的三個大籠子,每一個籠子裡都有十六個漏鬥提供水喝和食物,廣寒殿是個暖閣,常年溫度維持在二十度左右,並且小黃門都帶著口罩、手套飼養,確保不會把外麵的疾病帶到天堂裡。
不用覓食、不用挖洞、不用麵對野外的天敵,這些老鼠隻需要把精力放在繁衍後代之上,不出皇帝預料,這些老鼠的族群,每五十五天就會翻一倍,到了第315天,每一個籠子裡的族群數量就超過了600隻。
但這六百隻老鼠的繁衍速度,從原來的每55天翻一倍,變成了145天翻一倍,而且三個天堂裡都不約而同的產生了階級,形成了幫派,而沒有幫派的老鼠,無處可去,沒有任何地位,會被欺淩。
多餘的老鼠變得不再活躍,而是躲在籠子的最下層,不再和同伴玩耍,一動不動,即便是遭遇了欺辱也隻會更加退縮,最終死亡。
第一個崩潰階段來了,因為充足的食物和水,安逸的生活環境,這些老鼠在產子後,都會棄養,沒有人為乾預的情況下,老鼠幼崽死亡概率來到了90%以上。
第二個崩潰階段在第三年出現,老鼠的族群來到了2200隻規模,幾乎所有老鼠都開始對繁衍失去了興趣,孤僻的老鼠躲在上層,暴力的老鼠在水源和食物附近瘋狂撕咬,低出生率和幼崽的高死亡率,族群從2200隻快速降低,最終歸零。
“全死了?”張居正驚訝整個實驗過程,鼠群的自我崩解,讓張居正無法理解,不愁吃喝,居然全都死了。
“是的,全死了,即便是僥幸活下來的老鼠,也不知道跟誰學習如何生存,除了吃睡的本能之外,對於繁衍也毫無興趣,最終就是這樣了。”朱翊鈞帶著張居正和司農走過了第一天堂,來到了第二天堂。
“朕以為是同族繁衍導致,畢竟中原有經驗,同姓不婚,否則後代多畸形及不育,第一天堂的老鼠族群過於封閉,第二天堂則會定期交換族群,來確保不會因為後代畸形不育,導致種族毀滅。”朱翊鈞歎了口氣說道:“第二天堂崩壞的速度不比第一天堂慢,都是在三年時間左右,徹底毀滅。”
第二組會進行定期的交換,來防止後代畸零,但沒有任何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沒有任何繁衍的興趣,孤僻的老鼠躲在上麵,強壯好鬥的老鼠在下層,即便是老鼠幼崽誕生,也會被咬死。
“隻有第三天堂,現在為止,一切都很正常。”朱翊鈞帶著司農和元輔來到了第三天堂。
第三天堂這三個大籠子都有一道門,這道門在族群數量超過六百後,立刻開啟,通道十分寬闊,紛爭開始了。
“這麼大個頭的老鼠。”張居正嚇了一跳,他居然看到了近半個小臂那麼大的老鼠!
“這是廣州來的老鼠,和前麵種類不同,它們更好鬥一些。”朱翊鈞嘖嘖稱奇的說道:“打開籠門,有了紛爭後,這些個頭大的老鼠會保護幼鼠,而且有著極強的繁衍欲,並且具備極強的攻擊性。”
“第三天堂,每一個大籠子族群規模,都會達到三千規模的上限。”
“開始滅鼠吧。”朱翊鈞對著小黃門說道。
小黃門俯首說道:“臣遵旨。”
小黃門更換了今天的食材,換成了有毒的食物開始投喂,很快這三個籠子,九千隻老鼠都開始斷斷續續死亡。
朱翊鈞不確定這些天堂裡長大的老鼠放出去,會有什麼生態災難,他選擇了直接滅殺,全死了,就不會有什麼次生災害了。
“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朱翊鈞看著麵前的籠子,頗為感慨的說道。
有的時候,老祖宗的智慧,確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這些話,都是經曆了曆史長河的洗禮,才流傳下來,有著極高的借鑒價值。
第一天堂因為封閉,族群滅絕還能說是生物問題;第二天堂定期交換族群,依舊在數量達到2200隻後,快速崩壞;
隻有第三天堂,有了威脅之後,族群數量反而達到了天堂的上限,並且能夠長時間維持生態。
沒有足夠的外部壓力時,這些老鼠根本沒有繁衍欲。
體型較大、更具有攻擊性的碩鼠,會完全控製漏鬥,不給體型更小的老鼠任何水食,而且這些碩鼠的攻擊,既不是爭奪配偶,也不是爭搶水食,他們的攻擊沒有任何動機。
而且新生的幼鼠沒有學過任何正常老鼠的行為,不再繁衍,躲在角落裡獨自進食,多數都在梳理自己的毛發。
第一天堂和第二天堂的崩壞,不是因為密度,籠子足夠大,足夠他們的生活,而是過度頻繁的社交互動,帶來的對資源分配的不滿,除了水食食物資源之外,還有就是更加漂亮的母鼠,會被碩鼠所霸占。
“這和臣在草原上觀察到的狼群幾乎如出一轍。”徐貞明麵色凝重的說道:“陛下,草原上狼群的繁衍,不是線性的,不是每一頭野狼都有孩子,而是不斷從更加強壯的頂端向下溢出的。”
“額,就像是朝鮮的文武兩班、中人一樣。”
老鼠也好,狼也罷,都隻是動物,人是萬物之靈,那人就能避免這種繁衍模型嗎?答案是否定的。
文武兩班是貴族,他們的庶子和外室子,憑借著和本家的關係,開始豢養花郎,擠占朝鮮窮民苦力的生存空間,不斷地兼並土地,嫁娶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多數窮民苦力娶不到媳婦,無法繁衍後代。
這就是人為篩選的過程,人擇論,人不僅僅在選擇更加優良的動物和植物,還在自我選擇。
徐貞明麵色凝重的說道:“在朝鮮,多數的花郎,都沒有子嗣,甚至不願意生子,他們更願意欺負良善與窮民苦力,來獲得滿足,至於被欺壓的窮民苦力,不是不願意生育,而是根本討不到婆娘。”
“其實這種現象在大明的南衙、浙江也有發生,臣在浙江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人,自己煽了自己,入高門大戶做閹奴。”
大明的閹奴是違法的,但因為有很多高門大戶需要,窮民苦力寧願放棄生育權,也要自煽給人當牛做馬。
智慧不會世襲,但財富會,人類絕不會停止繁衍,窮不過三代,底層自我斷代。
“隻要小農經濟蛻變到了商品經濟,就好了。”張居正思索再三,非常肯定的說道:“隻要新的生產關係建立,分配機製健全,這種情況就不會再發生。”
“先生,真的嗎?隻要建立了新的大規模自由雇傭的生產關係,今天的悲劇就不會再次上演了嗎?”朱翊鈞滿臉笑容的說道:“這商品經濟,可不是靈丹妙藥呀,這個在階級論的第四卷裡亦有體現。”
“這皇位可以世襲…”
“陛下。”張居正強硬的打斷了皇帝沒說完的話,他很清楚第四卷的出現是一種必然,但並不是適合眼下。
階級論第三卷謹慎使用,第四卷不要談也不必提,帝製的最終瓦解,即便是按當下的生產力增長速度,大約要在百年以後,才會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去支撐。
“臣從綏遠帶回了一種麥子,來自鮮卑平原上的一種麥子,叫做黑麥。”徐貞明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個絲綢的袋子,緩緩打開說道:“這種麥子是奧斯曼商人帶到鮮卑平原的,是一種極其耐寒的植物,其抗寒能力之強,甚至能種到冰天雪地之中。”
“幼苗甚至可以忍受零下三十五度的低溫,而且不挑地,可耐瘠薄瘦地,甚至是一些黃河衝刷的鹽堿地,也可以種植。”
“不挑地,還耐寒。”朱翊鈞立刻眼前一亮,什麼老鼠天堂,那都是形而上的研究,耐寒的農作物越多越好!
小冰川氣候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的在加強,如果北方生產糧食,無法滿足需求,陸地昂貴的運費,會讓整個北方崩潰。
墩台遠侯的探險隊已經探聞到了黑麥的存在,朱翊鈞還以為是羅斯國的特使把黑麥帶入中國,沒想到是徐貞明帶回來的。
“黑麥啊。”朱翊鈞小心謹慎的打開了絲綢包,看了半天說道:“定要小心培育,這種子怎麼來的?”
“偷來的。”徐貞明言簡意賅的說道:“臣拜托墩台遠侯尋找種子,鮮卑平原的人,不願意分享食物的種子,墩台遠侯夜裡偷偷摸摸的取了一兩把,積少成多,偷了十二斤的黑麥。”
咖啡被阿拉伯商人所壟斷,他們隻出售咖啡粉,而不出售任何種子來謀取暴利,也就是大明跟蒙兀兒國交好,才從沙阿買買提手裡,用棉布換取了咖啡種子,在雲南試種,頗有成效。
黑麥的種子,通過商貿手段,無法獲得,但徐貞明請墩台遠侯偷了十二斤回來,而且是聚少成多的偷法,一次就一兩把。
朱翊鈞和張居正互相看了一眼,徐貞明有些過於坦率了。
朱翊鈞沉默了片刻說道:“老師啊,這不是墩台遠侯偷來的,這怎麼能是偷呢,讀書人的事,這叫搜集,老師以為呢?”
“就是…收集來的。”徐貞明本來還要解釋下,但立刻明白了,這是搜集,天朝上國不乾偷搶之事。
“如此,馮大伴,今年開春,給咱們墩台遠侯一體賞賜十銀,就以朕感念其辛苦為由,深入北境的墩300名墩台遠侯,額外給銀五十,犒勞其辛苦。”朱翊鈞選擇了恩賞。
馮保俯首說道:“臣遵旨。”
一共就四萬五千銀的支出,真的不算多了,墩台遠侯的探險隊,那真的是拿命在探聽情報,而且一個探險隊還有漢民和外喀爾喀諸部的扈從,五十銀的額外恩賜,真的不算多。
“陛下,黑麥不太好吃。”徐貞明十分懇切的說道:“這東西臣以為當牧草種很好,在綏遠,二三十天就能收割一次,一年能割三到四次,畝產鮮草能有1萬多斤,乾重也有兩千多斤了。”
“黑麥的根係是龐大而且淺的須根係,能很好的固定水土,培育出來,主要用於固定水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徐貞明希望陛下降低預期,這種黑麥,因為葉量比較大,當牧草種收益更高。
“這豈不是更好?”朱翊鈞眼前一亮說道:“就這鬼天氣,要是繼續降溫,就當主糧種,如果天氣好,就當牧草種,一舉兩得。”
應昌、吉林府等地的年平均氣溫還在下降,無霜期在五年時間,縮短了七天,沒有停止的趨勢。
“那倒也是。”徐貞明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推廣開來,在天氣繼續變冷並且持續變冷的情況下,可以當糧食種,主要是種植規模要擴大。
“鮮卑城的使者,希望用黑麥交換武器,臣擔心他們漫天要價。”徐貞明說起了他帶回的使者,鮮卑城使者非常希望獲得大量武器,來麵對羅斯人的入侵。
這也是徐貞明希望墩台遠侯用各種手段,拿到黑麥種子的原因,買賣可以,但漫天要價,大明不可接受。
主動權必須要掌握在大明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