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八百一十九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

第八百一十九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1 / 2)

李如鬆一直沒有放下千裡鏡,觀察著岸上的情況,彆看他嘴上叫的凶,一副要速勝的樣子,但在實際戰鬥中,李如鬆已經變得極其謹慎了起來,用戚繼光的評價說,是李如鬆臨陣持重,可為帥才。

他謹記戚繼光說的話,倭國多山,容易以逸待勞伏擊獲得局部優勢,這是大明軍一定要要防範和警惕的。

金田山城在燃燒,神社、寺廟、屋舍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倭寇在哀嚎,衝灘的軍隊已經在灘頭展開了陣型,開始以縱陣向前推進,軍港的倭寇在向金田山城逃竄,大明火炮仍在嘶吼,炮彈如同雨點一樣落在山城之中。

“這家夥,還是那麼猛啊。”李如鬆看到了趙吉,這人太耀眼,很難不看到他。

如果不當這個京營副總兵,李如鬆衝的比趙吉還猛!

但在京營這十五年時間,他完全學會了責任的具體意義。

趙吉披著全甲,已經帶著陷陣先登的全甲軍兵,如同城牆一樣撲向了山城的入口,而山城入口已經在炮轟中倒塌,趙吉帶著鐵甲軍衝進了山城之中。

大明皇帝接見趙吉的時候,趙吉才十六歲,那時候皇帝在和趙吉的角力中,就已經略遜一籌了,若不是趙吉沒學過武藝,恐怕當初青年組天下第一高手,就已經易主了。

趙吉是天生神力,胳膊都比彆人大一圈,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趙吉,帶著陷陣先登營,在拾級而上,攻陷山城。

“打響箭,主攻金田山城,第三波衝灘登陸的軍兵立刻上灘。”李如鬆調整了戰略規劃,整個邪馬台軍港一目了然,倭寇根本沒有組織任何有效抵抗,戰場的重心向金田山城轉移,以趙吉為首的尖刀,已經插進了敵人的心臟。

趙吉也是個人,撬烏龜殼沒有後續支援,力竭的陷陣先登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李如鬆認真觀察後,確定了一件事,大明軍學習了陛下料敵從寬的精神,學習的太好,用力過猛了點。

本來敵人士氣就非常低迷,兵貴神速,大明海船在風力改變之後,就立刻出動,打了倭國一個措手不及,過飽和的火力覆蓋,狂轟亂炸下,已經把對方的士氣,徹底打崩了。

趙吉帶著一百三十人拾級而上,他帶著三個全甲軍兵,闖進了金田山城的一個據點之內,麵前是十七個倭寇,三對十七,全甲打無甲、輕甲。

山城閃爍的火光,映在趙吉的鐵渾甲上,晦暗不明,大明軍的闖入,驚動了所有的倭寇。

一名左頰有一道蜈蚣疤痕的倭寇,雙手持刀,衝了過來,一邊衝鋒一邊用生硬的漢話嘶吼:“明狗!”

倭刀裹著腥風,當頭向著一馬當先的趙吉劈下!

刀上有血,地上有一個捂著肚子的倭人在哀嚎,顯然這個武士,剛剛處決了一名逃兵,刀刃上殘留的血跡甩出暗紅血線。

“叮!”

火星四濺。

趙吉紋絲不動,刀鐔(一種護手)抵住虎口傳來熟悉的銅腥味,他右臂青筋暴起,三尺六寸的雁翎刀,自下而上劃出半弧——這是戚家刀法裡的月輪斬。

這一招皇帝同樣擅長,是戚家刀法中,最常用的招式,常用,代表著能適應各種戰場環境。

倭寇瞳孔驟縮,刀勢已老,來不及回防,隻聽‘嚓’的一聲,半截套著赤色陣羽織的斷臂,連刀一起掉在了地上,血柱噴在趙吉的護心鏡上,映出倭寇疼痛到扭曲的臉。

趙吉這一刀勢大力沉,直接砍掉了對方的手臂。

“八嘎!“斷臂倭寇踉蹌後退,卻被身後屍體絆倒。

趙吉身後的甲士猛然踏步,丈二點鋼槍的棱形槍頭一點寒芒先到,鐵甲鱗片摩擦聲中,一點寒芒精準捅進倭寇心窩處的鎖子甲縫隙,槍頭穿心而過,在其身後帶出三寸長的血槽。

倭寇驚駭的看著透體而出的鋼槍,身體抖動了下,再沒了動靜。

甲士手腕一抖,將手中的長槍拔出。

三十步外,手持鐵炮的倭寇正驚慌的將已經點燃的火繩,湊向藥池,站在五步之後的最後一名先登甲士,眯起左眼,抬起了燧發火銃。

甲士燧發火銃的照門缺口裡,那頂陣笠上的‘杏葉紋’格外刺目,這是對馬宗氏的家紋,一片杏樹葉。

“砰!”

先登甲士的銃管尚在冒煙,就見手持鐵炮的倭寇眉心,綻開拇指大的血洞,鉛子鑲嵌其中,鐵炮墜地時落在了血泊之中,未燃儘的火繩慢慢熄滅,再也無法點燃鐵炮。

倭寇的朱漆胴具足在燧發火銃麵前,如同紙糊。

後方負責支援的先登甲士,開始從容的為燧發火銃換藥,現場隻有一把鐵炮,已經沒有能威脅甲士的武器了。

僅僅一個照麵,三個呼吸之間,變成了三對十五。

步兵突襲戰術,三個一組,各自負責進攻、掩護、支援,戚繼光的鴛鴦陣,是以11人為單位,為了適應火器時代的來臨,簡化為三人小組,這種班組更加靈活多變。

趙吉抓好了刀,看見二十步外,九名倭寇三人一隊,正結成三才陣快速逼近,這是倭寇最常見的陣型。

趙吉刀換到左手,他左手在刀柄末端一推,雁翎刀順勢入鞘,右手抽出掛在腰間的迅雷銃。

迅雷銃,改良自三眼銃和一窩蜂的火器,燧石在火鐮上摩擦出了火花,點燃了引火藥,在轟鳴聲中,噴出數道火舌,噴發而出的鉛子,如同雨幕一樣撒向了敵人。

迅雷銃威力大,專門用於近戰大麵積殺傷,缺點就是填裝麻煩。

趙吉望著倒在地上哀嚎的數名倭寇,判斷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優質戰甲在戰場上的作用,非常強大,沒有專門破甲的武器,就是完全的碾壓,而且大明還有種類繁多的火器可以使用。

趙吉的牛皮靴踩在血水中,向著倭寇每走一步都在泥地上留下暗紅腳印。

一刻鐘後,戰鬥結束,十七名倭寇儘數死在了他的刀下,趙吉坐在石塊上,將籠手摘下,拿出了火藥包開始裝填火藥,給迅雷銃、燧發銃裝火藥的過程,就是休息時間,他的動作非常熟練。

在朝鮮戰場的時候,陷陣先登就已經發現了,所有的山城,都是魔窟,這裡麵的罪惡,讓來自菜戶營的趙吉,極為震撼,各種殘忍的刑具上掛著的血肉,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殺死這些倭寇,對這些倭寇而言,也是解脫。

簡單休整後,趙吉帶上了籠手,繼續拾級而上。

邪馬台軍港的戰鬥,持續到了天亮的時候,基本結束,工兵營開始恢複邪馬台軍港的吞吐能力,大明軍在追殺倭寇。

整個追殺的過程,並不會脫離後方支援,追擊的範圍也隻有五裡。

在三天的時間內,邪馬台軍港的軍兵,要在五裡之外修建一個營壘,和邪馬台軍港、金田山城形成掎角之勢,防止敵人的反攻。

《紀效新書·卷六·營陣篇》,對於野外紮營有著非常明確而且嚴格的要求。

比如營地要選擇高燥向陽、背山麵水之地,避免低窪潮濕處,防止水患和瘟疫;比如,要在高點設立哨所,瞭望敵情;營壘外要挖闊一丈五尺,深一丈的塹壕,壕底插竹簽或木刺,防止敵人攀爬;

比如壕溝內側一丈堆土成牆,稱為壘,土牆高約一丈,上設女牆垛口供士兵隱蔽射擊;壘牆到塹壕的布置鹿角和拒馬防止敵人的衝鋒;

營道三丈、營中設‘淨廁’,營中除炊事火夫外不得生火,部分輕微違反軍紀的軍兵可是要打掃淨廁的。

營壘法,是每一個軍將在講武學堂的必修課,隻要紮好了營壘,就可以以守待攻,利用地形、工程、火器等優勢,對敵人的反撲造成最大的殺傷。

萬曆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邪馬台軍港外五裡的營壘修建完成,局部戰爭,大明軍大獲全勝,而上對馬和下對馬的戰鬥也結束了,同樣是捷報頻傳。

邪馬台軍港的倭寇,好歹還依托山城象征性的抵抗了下。

位於岩原港的金石城,是對馬國的府城,對馬宗家家督宗義智,在看到了戚字牙旗的時候,直接選擇了率眾投降,連火炮齊鳴的陣仗都沒有經曆,滑跪之快,顯然是做好了準備。

宗義智想的非常明白,他既沒有組織過倭寇入侵大明,也沒有深度參與到入侵朝鮮的戰爭中,大明要對馬島作為跳板進攻倭國本土,他再怎麼抵抗,那也是螳臂當車,不如直接投降,還能換個優待。

他身段柔軟,如果有需要,他甚至可以信泰西的神!打戚繼光?誰愛去誰去,就這個名字往這兒一放,誰敢輕試鋒芒!

他這麼選擇,也是有原因的。

宗義智所在的對馬島,是倭寇、朝鮮、大明海貿的必經之路,宗義智比倭國多數的大名們,都了解大明,大明有自己的高道德劣勢,他宗義智不是戰犯,大明皇帝不會無緣無故的把他拉去殺頭。

大明有句古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兵分三路的大明軍,占領了對馬島上最重要的三個山城,對剩下的三個山城的進攻也逐步展開,戰場的態勢,完全按照戚繼光的規劃,十天後,大明軍占領了對馬島全島,並且開始對倭寇展開了清理。

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二這天,大明皇帝收到了來自前線的捷報。

“不至於不至於。”朱翊鈞看完了奏疏,連連擺手,這戚繼光在奏疏裡,拍了太多的馬屁。

諸如聖謨獨運、廟算如神;萬裡之外,指授方略;九重之上,決勝波濤;賴陛下宵旰籌策,密授機宜;仰天威赫赫之類的話,讓朱翊鈞本人有些汗顏,他就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後勤支持。

(《戚繼光奏捷疏》全文)

馮保樂嗬嗬的說道:“戚帥大願就是但願海波平,若非陛下勵精圖治,安有今日對馬島之大捷?即便是沒有滅倭,這長崎在南,對馬在西,可將倭寇儘鎖於高牆之內,不得寸進,海波得平,大願得報,乃平生最大快事耳。”

戚繼光很少如此諂媚,畢竟作為皇帝的老師,這點架子,平日裡還是要端起來的,這次進攻對馬島,戚繼光心中的大願得了,自然要對砸了真金白銀的陛下歌功頌德。


最新小说: 神朝之上 霧色纏溺 滿朝奸佞:朕的錦衣衛能無限加點 魔法! 香掩雲屏 穿書腰軟小丫鬟,男主們失控沉淪 單騎往天下 一人:龍虎山翻書成仙,擇日飛升 奮鬥者楊東 重生:開局告白同桌小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