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2 / 2)

“陛下睿哲已成。”張居正也認同皇帝的分析。

這次的襲殺,目標非常明確從頭到尾都是張居正,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東部山窪處。

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說道:“他們之所以選擇倉促發動,是有上中下三個目的,最好的結果,就是把先生給殺了,把朕也給殺了,這樣一來,潞王登基,主少國疑;其次就是把先生殺了,沒能攻破緹騎的防線,殺掉了先生,就除去了他們的心腹大患。”

“最差的結果,也是先生沒事,朕也沒事,但是刺殺發生在宜城伯府,朕肯定會懷疑先生,先生也可能會懷疑朕,君臣有了間隙,就會在挑唆之中,越來越疏遠,最終先生不可能再回朝了。”

“千算萬算,可能沒算到,朕帶著緹騎們進攻,最終導致他們什麼目標都沒達成。”

皇帝帶頭衝鋒,誰能想得到呢?

宜城伯府有五百鐵林軍看護,鐵林軍就是皇帝給武勳的戍衛,由朝廷派遣,按製,伯爵府就隻有五十人,但張居正的情況特殊,朱翊鈞擔心張居正的安危,特加恩到了五百。

如果朱翊鈞不率緹騎進攻,緹騎有保護陛下的職責在身,那麼五百鐵林軍和七百匪寇,誰輸誰贏,還不好說,這七百匪寇既然敢殺皇帝,那都是亡命之徒,早就是有死無生的死士了,戰力可想而知。

但是朱翊鈞這個皇帝,可是個習武的皇帝,親自帶兵,緹騎隨著皇帝運動而運動,最終讓戰局發生了改變。

“陛下英明。”張居正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意思,即便是皇帝真的懷疑他,他也沒什麼好辦法,他現在不是大明會典總裁、太傅、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居正,隻是宜城伯張居正,麵對皇帝,他是沒有任何能力反抗的。

失去了權勢之後,就像是落水的鳳凰不如雞,張居正也預料到了今日的局麵,但他還是放棄了權力。

“朕總算是知道了,君臣不能太過於親密,君主在臣子的府邸用膳已經是天大的事兒了,君主下榻臣子府邸,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無論刺殺成功與否,隻要刺殺發生了一定是君臣相隙,猜疑鏈的存在,導致君臣之間失和,成為必然。”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這個發動刺殺的人,絕對不糊塗,即便是不能得手,目的也達成了。

君臣猜疑鏈,就是君臣之間一旦發生君臣失和之事,皇帝一定會懷疑臣子,最後必須要殺,否則臣子會懷疑皇帝,必然要反,這就是一個無解的猜疑鏈,不會因為張居正和皇帝的師生關係而改變。

“幸好是朕,不愧是朕。”朱翊鈞很罕見的自誇了下,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君臣猜疑鏈這個無解的難題被他給破解了,關鍵是,他當時做決定的時候,根本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應該如此,這或許就是政治天賦。

“陛下,臣愚鈍。”張居正有些疑惑,不僅僅是張居正,張宏和馮保也是一頭霧水,陛下這話有些突然,想轉過這個彎兒,實在是有些困難。

朱翊鈞十分詳細的解釋了下自己所悟,這個君臣猜疑鏈的破解之法。

張居正並沒有完全失去權勢,因為朱翊鈞皇恩庇佑,他有五百鐵林軍,甚至還有皇帝親自救他。

皇帝親自救臣子,這是千古以來少有之事,自古都是臣子救駕,哪有皇帝救臣子的?

但事情就擺在眼前。

這就打破了君臣猜疑鏈存在的根基,皇帝或者君臣之間有間隙,皇帝親自帶兵救援,就是皇帝極度信任太傅,而太傅也不必疑慮皇帝會不會懷疑,因為皇帝已經用行動證明了。

“陛下聖明。”張居正這才理解了陛下所言,陛下的一些不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和策略,讓敵人的如意算盤全部落空。

張居正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可怕的政治天賦。

張居正已經五十多歲了,兩夜一天未曾休息,已經有些不靈光了,人是個活物,狀態差的時候,思考問題便不那麼全麵了。

張居正憂心忡忡,他已經思考了一天,思索再三後說道:“陛下,要不停一停新政?”

“絕無可能。”朱翊鈞的話雖然平靜,但是斬釘截鐵,現在的新政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他絕對不可能允許新政暫停腳步。

“陛下,就是停一停,等到陛下壯年,再推行不遲,陛下尚且幼衝,不急於一時。”張居正的意思不是新政不搞了,而是矛盾激化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是有些操之過急了,可以等一等,等到陛下手中的力量再積蓄一些,再推行便是。

“先生也是糊塗了,新政之事,曆來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停下,就是反攻倒算,局勢會更加惡劣,新政難以再推行,不期數年,大明必亡,眼下是大明僅有的機會了,先生莫要再勸了,刺王殺駕、火燒皇宮、行宮刺殺,這些爺爺也經曆過,朕不過是重複經曆而已,退不得,停不下,因為身後就是萬丈懸崖。”朱翊鈞仍然十分堅持。

“有什麼招數,儘快來用,勝者為王敗者寇!”

道爺恥辱的二十五年,是在壬寅宮變之後,道爺選擇躲避之後的必然,因為前二十年的新政,因為修道和心灰意冷,新政儘數廢止,道爺就是想從西苑再出來,也絕無可能了,大勢已去,作為君主的道爺也沒有逆勢而行的能力。

朱翊鈞不肯停下,因為他是皇帝,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他無法忍受自己往後的五十年,在恥辱中度過,所以他要爭,寧願在燦爛中死去,也不要在恥辱中活著。

“陛下不是成王敗寇,而是王成寇敗,之所以能成是因為行王道,寇之所以落敗,是不行王道,理應如是。”張居正由衷的說道:“臣再沒有憂慮了。”

成王敗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王成寇敗,王者行王道勝,而寇者行寇道敗。

張居正所言,意思很明確,是贏家書寫了曆史,還是曆史選擇了贏家?顯然張居正仍然履行著太傅的使命,教育小皇帝,畢竟皇帝還叫他先生,從未改口。

“先生果然大才,如此疲憊,還是教朕道理。”朱翊鈞聽聞不住的點頭,這也是他喜歡找張居正說話的原因,張居正的很多觀點,和其他人完全不同,而且在朱翊鈞個人看來,更加準確一些。

朱翊鈞拿出了鉛筆做好了筆記,忽然眉頭一皺,他發現張居正的思想出了問題!

他眉頭緊蹙的看著張居正的臉色,越想越有這個可能,略顯疑惑的問道:“先生莫要糊塗,搞出什麼自殺明誌的事兒來,朱紈之後,倭患持續了數十年,先生倒是明誌了,可是這求榮得辱,亡國之兆也。”

“啊,也對。”張居正有些恍惚,他張居正是個人,但他的名字同樣是新政的代名詞,他如果以一種恥辱的方式死去,那新政自然戛然而止,正如陛下所言,大明數十年內必亡。

所以,為了大明,他也不能自殺明誌。

“先生還真這麼想過?!怎麼可以這樣想呢?啊,這些個賤儒,還是殺的少了!”朱翊鈞氣急敗壞的說道,對於賤儒他更加不滿了起來,這種對時機的把握,顯然是賤儒所為。

“張大伴,送先生回房休息,這顯然是沒睡夠,想什麼事兒,都有些迷糊了,快快快。”朱翊鈞讓張居正休息去了,刺殺之後,張居正一直沒睡覺,思想會受到狀態的影響。

張居正倒是自殺明誌了,留下的爛攤子,朱翊鈞壓根就沒法收拾,也收拾不了。

“陛下,群臣都在宜城伯府外候著,是宣還是不宣,昨日就都到了。”馮保請示皇帝,這皇帝在西山遇刺的消息傳回京師,京堂所有官員,全都跑來西山恭候了。

“好好的不在官署當值,跑這裡來湊什麼熱鬨,去去去,都讓他們回去。”朱翊鈞連連擺手,大明這幫官吏,逮到機會就偷懶摸魚,不上班,跑到西山踏青嗎?!

馮保當場宕機,刺殺這種事發生,京堂百官,誰不來誰就是嫌疑最大的那個,這是上班不上班的問題嗎?但是陛下這麼想,馮保也無法勸,隻能去傳訊。

“太後駕到!”一個小黃門吊著嗓子大喊,兩宮太後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也不顧什麼禮節,把朱翊鈞裡裡外外的翻了個遍,才長鬆了口氣。

“這群大臣簡直是無法無天,把他們都拉到永定河砍頭,換一批,下一批還這樣,那就再換!馮保,立刻去擬懿旨,讓趙夢祐去把人全部抓了!”李太後氣急敗壞,整個人都處於一種出離憤怒的狀態,她甚至打算不顧春秋史斷,打算下懿旨,把京堂殺個乾淨,殺乾淨就通透了。

“啊?”馮保呆滯的看著發飆的李太後,也不知道如何解釋。

朱翊鈞其實也曾懷疑過李太後,畢竟按照曆史而言,李太後更加寵愛小兒子朱翊鏐,甚至在萬曆八年,在萬曆皇帝胡鬨之後,還說要換皇帝。

可是現在一看,李太後就是個婦道人家而已,就像是那成千上萬,望子成龍的母親一樣,孩子不爭氣的時候,總會不顧一切的生氣。

“這哪有血洗京堂,這把百官殺了,這朝廷直接沒了。”朱翊鈞趕緊勸,勸李太後冷靜些,他也是心累,浴血奮戰之後,還要勸先生不要犯糊塗,還要勸親娘不要發飆。

在經過了長達半個時辰的勸解下,李太後的怒火終於慢慢平息了下來。

“委屈皇兒了。”李太後一邊哭,一邊說,生氣之後就是委屈,委屈之後就是對丈夫的埋怨,兒子才多大啊,十五歲,就要承擔這些,丈夫撒手而去,留下孩子受這樣的苦。

朱翊鏐在旁邊看的真的是膽戰心驚,在年幼的他看來,當皇帝有什麼好的,要麵對這些風風雨雨,哪有當親王舒服?看看皇叔朱載堉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兒,萬國美人伺候著。

想當好皇帝,不是容易的事,朱翊鏐親眼見證了皇帝的辛苦,那件全都是血的甲胄就在旁邊放著。

在年幼的朱翊鏐看來,當皇帝真的不如親王。

昨天參加領導兒子的訂婚宴,這陪跑的隻能喝酒,怎麼回家都不知道,睡醒了,趕緊碼字,這是補昨天的。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最新小说: 閃婚寵翻,薄醫生半夜洗床單 重生1966,帶著空間逆風翻盤 八零結婚三年不露麵,軍婚也要散 重生六零年代:許啾啾奮鬥記 被渣三年後,時小姐戀愛腦清醒了 向日葵田:霸總育兒漏洞多 掏空家產,資本家小姐去部隊尋夫 穿越亮劍之抗日簽到係統 娘子彆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 穿越三國,開局宣布大秦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