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朱批了李成梁的奏疏,對於李成梁,朱翊鈞的觀感是極為複雜的,張居正還活著的時候,這個人是要多恭順有多恭順,朝廷是往東,他連往西看一眼都不會,但是張居正一走,李成梁養的鷹犬,清太祖努爾哈赤,就開始了他彪悍的一生。
朱翊鈞的目光看向了堪輿圖,大明需要一個血袋,度過這個小冰川時代,需要大量的糧食進入大明,而這個血袋,其實一直在規劃,那就是南洋諸多的紅毛番種植園。
大明需要清楚的知道這些種植園的位置,需要海文環境,需要情報,需要成熟的海路,總之,想要把這些種植園全部拿到手,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
而鬆江總督軍務王叔果上了一道奏疏,說的是請求減免部分漁稅,漁稅按船抽分,一船百值十三,就是一百斤魚收十三斤的稅,王叔果認為這個稅真的太高了,漁民打魚,本就是風吹日曬苦熬,百般辛苦,朝廷直接拿走13%實在是太多了,王叔果要求降低為3%,而且王叔果以極其嚴苛的措辭,斥責了稽稅院的成立。
在王叔果看來,稽稅院的出現,是皇帝失去了仁德的不義之舉,誰提議建立稽稅局,誰就是蠱惑皇帝的佞臣,王叔果並不知道,稽稅院的成立是皇帝一意孤行,連張居正都攔不住。
同樣,王叔果考慮到朝廷稅賦下降,所以他搞出了一個階梯稅價來。
鬆江府萬畝以上豪奢戶,稅賦增長到四成半;營收萬兩以上坐商,稅賦增長到五成。
王叔果也是直言,這個稅法是朝廷朝鞭,是政策工具箱裡的法門,是皇帝控製天下的手腳,坐商一體百值抽三,這個稅賦實在是太低了。
“這個王叔果,朕記得是浙江永嘉人,拜師楊博,是正經的晉黨吧,怎麼突然一下子變得忠君體國來了?”朱翊鈞看完了奏疏,有些不確信的詢問著自己的秘書張宏,這個王叔果的政治光譜。
“是,官宦世家王叔果。”張宏翻出了備忘錄,確定了王叔果的身份。
王叔果的身份是官宦世家,王叔果父親的舅舅是張璁,就是在嘉靖初年,大禮儀之爭中,幫嘉靖皇帝搞定大禮儀的那個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三任首輔、贈官太師,諡號文忠的張璁。
是道爺在恥辱的二十五年裡,最為懷念的人。
嘉靖登極時才十五歲,楊廷和這個老東西,仗著自己元老的身份,和宮裡的張太後形成政治同盟,壓製嘉靖皇帝,道爺正是依靠著張璁,叫自己親爹為爹,叫自己親娘為娘,叫張太後為伯母。
張璁,嘉靖年間的改革派的中流砥柱中的人物,嘉靖十四年張璁病重致仕,道爺每年都派人去溫州瑤溪貞義書院看望張璁,而且幾次下旨,希望張璁回朝,但是張璁久病,始終未能成行。
張璁,嘉靖初年的張居正,張居正的很多新政,源頭都是張璁新政,比如吏治考成法、財稅清丈還田、整飭學政等等。
王叔果的老師是前吏部尚書楊博,而且是正經拜師,納了束脩,每年交孝敬的晉黨核心人物之一。
但是這個王叔果搞出的這個累進稅法,就是要勢要豪右們的命。
王叔果這本奏疏,將營收不足萬餘白銀的商賈開除了商籍,秉持著誰有錢問誰收錢的基本思路製定的稅法,符合朝中善待小民,苦一苦勢要豪右的風力。
在王叔果看來,營收不足萬餘的商賈,就是走卒販夫,根本不配叫商人,就像田畝不過萬,你也好意思叫縉紳?
累進稅法的威力,是無法想象的可怕稅賦,以五成為例,你賺了十萬兩銀子,就要交五萬兩銀子,收入越高越疼,之所以覺得累進稅法沒有威力,大抵是累進稅法沒收到自己身上。
之所以朱翊鈞說王叔果忠君體國,是因為攻訐稽稅院,攻訐並沒有不對的地方,因為朱翊鈞違約了。
朱翊鈞曾經答應過張居正,稽稅院會有文官的掌稽稅院事,在地方會有戶部清吏司郎中管理,受巡撫、巡檢的監察,但是朱翊鈞食言了,稽稅院現在沒有任何文官,隻有錦衣衛和內番,稽稅院到底稽稅多少,給朝廷多少就是多少。
張居正不在朝,他根本不信任文官,所以王叔果罵,罵的很有道理,就像是道爺沒法反駁海瑞一樣,朱翊鈞也不反駁王叔果對稽稅院的質疑,因為的確是朱翊鈞做得不對,說好的事兒,居然違約,天子一諾千金,怎麼能食言?
可是張居正不在朝,朱翊鈞隻能這麼做,他打算一意孤行,那麼王叔果的反對,就隻是表達自己的立場。
但是王叔果搞這個階梯稅法,可謂是一拳打在了勢要豪右的腰眼兒上,同樣也是為大明的清丈還田之事,鼓噪聲勢,你不想被收這麼四成半的稅,就老老實實的還田就是。
“那就在南衙暫行,試試效果再說,拿去文淵閣給首輔呂調陽,明日廷議此事。”朱翊鈞朱批了王叔果的奏疏,同時也回複了關於稽稅院的若乾問題,王叔果對稽稅院的運行基本規則並不理解,稽稅院是先有催繳票,也就是催命符,才有稽稅,而不是先稽稅,再出催繳票,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一個是強取豪奪,一個是追欠,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是朱翊鈞的日常,批閱各種奏疏,在一個又一個選擇中,決定大明朝的走向,萬曆初年,是大明最後一個機會,朱翊鈞必須把握。
“嘶!”朱翊鈞猛地將筆扔掉,用力的甩了甩手,右手昨天挨了一下,整個手都有點用不出力氣來,尤其是小指頭,一抽一抽的疼。
“陛下,臣叫馮大璫來代筆吧。”張宏知道陛下的傷勢,右手用不出力氣來,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一百天的時間,陛下還是少動右手比較好。
“張伴伴代筆吧,朕看著點。”朱翊鈞沒讓張宏叫馮保過來,馮保作為宮裡的老祖宗也很忙,這就是個臨時的差遣,不涉及到馮保的權力。
朱翊鈞始終無法理解萬曆皇帝的懈怠,不願意批奏疏,由人代勞就是,甚至連看都不想看,可以直接讓司禮監掌印太監當著皇帝的麵下印就是。
但是萬曆皇帝就是不肯簽書公事,大明國朝停擺了二十餘年,對大明造成的係統破壞,不亞於小冰川時代的影響了。
朱翊鈞無法想象,一個沒有紅頭文書的後世,會失序到何種地步,大明的帝製設計下,沒有皇帝下印,真的什麼事都做不了。
張宏拿起了筆,跪在地上,陛下說什麼就是什麼,他不敢改一個字,陛下就在麵前看著,朱翊鈞實在看不下去,讓人搬了張桌椅過來,讓張宏坐在上麵寫。
很顯然,寶岐司這邊也有馮保的人,沒過多久,馮保就火急火燎的請求覲見,對張宏的不滿,根本沒有任何的掩飾,奏疏這些東西,張宏不該碰,這是司禮監的職權,是馮保這個老祖宗的權力,張宏不該碰。
“馮保,伱把你那個眼神收一收,朕手受傷了,讓張大伴代筆,看你那個鬥雞的樣子,張大伴說要找你來代筆,朕覺得你忙,就沒喊你,一個臨時派遣,你至於嗎?”朱翊鈞看著馮保那一副要吃人的模樣,就是訓斥。
“臣罪該萬死。”馮保唰就跪下了,俯首帖耳的請罪,但是話卻完全不是要遵循聖意的意思,他咬著牙說道:“陛下容稟,真的至於,因為臣不爭,在這宮裡,臣就得死,隻要傳出去,下麵的人都還以為臣失了聖眷,沒了陛下聖眷,臣跟路邊的野狗,有什麼區彆呢?”
“所以,臣得爭。”
朱翊鈞思索了片刻,笑著說道:“免禮吧,你說得對,朕欠考慮了,朕就是不願意讓人看到朕手傷到了而已,你來執筆吧。”
“謝陛下隆恩。”馮保可是知道麵前這位的心性,那是說一不二,他隻一開口,陛下就允了,這是何等的聖眷。
馮保也是要做事的,他也需要支持,宮裡什麼消息傳的都很快,這種舉動,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馮保沒了聖恩,那馮保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馮保謝恩,開始代筆。
次日清晨,每日廷議開始了,朱翊鈞離京超過了五日,朝中積壓了許多需要廷議的奏疏,這麼多國家大事之前,首輔呂調陽和次輔王崇古,首先詢問的卻不是積壓的奏疏。
“陛下,臣等有疑慮,昨日送內閣奏疏批複筆記與往日不同,而且還是三種筆記,臣請問,是何緣故。”呂調陽必須要知道宮裡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天翻地覆的大事,是不是老祖宗馮保涉及到了西山襲殺宜城伯張居正之事中,引來了陛下對馮保的懷疑。
這是政治風向的變動,必須要詢問清楚的。
“先生總是對朕說,天子萬金之軀,如山嶽高峻巋然,如日月貞明普照,君有動作,兆億庶眾鹹瞻仰,以為則而行之也,就是說皇帝是盤踞在整個大明上麵的巨人,翻翻身,大明就得震三震,朕就這不到六尺身高,怎麼就是山嶽了,今日一見,果然如是。”朱翊鈞頗為感慨的說道。
張居正對皇帝說,皇帝是兆億庶眾瞻仰之人,朱翊鈞起初還不信,他現在信了,自己就讓人代筆,就讓首輔和次輔如臨大敵。
“西山襲殺先生之案,朕率緹騎馳援救助,被一歹人敲中了右臂,雖然有鐵渾甲,但解刳院太醫認為有骨裂之嫌,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一百日朕怕是不能親自批複奏疏,就讓馮大伴代筆了。”朱翊鈞讓張宏抬上了鐵渾甲,鐵渾甲上,仍然是血淋淋的,那些精美的紋理,全都是血紅色的。
血是敵人的血,朱翊鈞也不是全無代價,鐵渾甲的右臂上有個坑,不僅僅是右臂,上麵有七處傷痕,有不同程度的凹陷。
“朕並不勇武,朕聽聞唐太宗李世民征戰一生從無負傷,朕這第一陣就得歇三個月,比不得。”朱翊鈞滿是平靜,李世民是天生的將種,朱翊鈞是強種。
李世民800人衝竇建德十萬都能獲勝,朱翊鈞打個亡命之徒,都搞出了傷勢來。
“陛下,臣以為隻是春秋筆法,沒有記載,臣不以為唐太宗皇帝征戰一生,從無負傷,隻不過史書沒有記錄而已。”萬士和首先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李世民拚軍功,那顯然是不自量力,但是要說李世民戎馬一生從未負傷,那萬士和是不太信的。
“戚帥就沒受過傷。”朱翊鈞看著戚繼光搖頭說道。
“那是陛下沒看到臣喊疼而已。”戚繼光笑了笑,拉開了自己的衣袖,夏天朝服極薄,一條半尺長如同蜈蚣一樣的傷口,出現在所有人的麵前,顯得極為猙獰。
“以前平倭的時候,被倭寇所傷,剛開始平倭之時,臣三戰三敗,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負傷也是如此,戰場上刀劍無眼,箭矢不會因為臣是戚繼光,就繞著臣飛。”戚繼光罕見的幽默了一下。
打仗就是這樣,傷亡是不可避免。
“戚帥辛苦了。”朱翊鈞這才知道,戚繼光彪悍的戰績背後是傷痕累累,還以為軍事天賦在戰場上有豁免奇效,顯然沒有。
朱翊鈞甩了甩胳膊,麵色冷厲的說道:“諸位明公,此次西山襲殺先生之案,若有知情者上報,朕重重有賞,若是同謀者上報,朕可以免其族誅之罰,隻罪其一人。”
意思很明確,上一次族誅了張四維及其同黨,這一次仍然頂格處理,血流成河,等同謀逆。
朱翊鈞將襲殺張居正升格為刺王殺駕一個等級,這就是將張居正這六年來看作是明攝宗對待,同樣也是打消朝臣們對君臣間隙的猜測。
累進稅製對於富人而言是極為可怕的稅製,那些個明星們,寧願冒著職業生涯斷絕的風險,也要逃避,就是這個原因。不是不知道危險,隻是明知道危害鋌而走險,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