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殺倭寇?酒管夠!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三百一十八章 殺倭寇?酒管夠!

第三百一十八章 殺倭寇?酒管夠!(1 / 2)

在保暖能力而言,最強的保暖衣物是皮衣,而後是羽衣,最後是棉花。

皮衣之所以抗凍,是因為它的適用性廣泛,比如在潮濕的情況下,保暖能力不會大幅度下降,米羽衣和棉花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板結;比如皮衣天然防風,而羽衣和棉花防風能力極弱;比如皮衣的保暖不看蓬鬆度,而羽衣和棉花需要定期拆洗,保證羽絨和棉花的蓬鬆。

彈棉花是個體力活。

皮草、亞麻、絲綢、羽絨和羊毛都是比棉花更好的紡織原料,可是這些東西,在某些方麵非常的突出,可是成本上造價較高,而且均衡性差,棉,最為均衡。

朱翊鈞仍然要推廣棉花的原因不僅僅是均衡,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棉花便宜。

棉花是一種極其耐旱的植物,以小麥保證收成為單位計算,棉花用水隻需要2.56%就可以獲得九成的收獲,在寸草不生的鹽堿地,棉花也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而且隻比標準田減產兩成左右,如果能夠保證灌溉,隻減產一成。

可是鹽堿地的成因大多數都是缺水,基本無法保證充灌溉,鹽堿地上減產兩成,已經是一個極高的數字了。

就像上次朱翊鈞去親事農桑,看到的崗漠地,可以種植棉花,推廣棉花種植的意義,不過是為了讓百姓們多一種作物,多一個經濟來源。

衣食,都是人活著的基礎。

因為有了甘薯、土豆的推廣經驗,棉花的推廣,就變得簡單了起來,而主要推廣方向,不是鬆江,而是陝西、陝西行都司,之所以要推廣到陝西和陝西行都司(甘肅)是有曆史原因,也有自然稟賦的原因。

大約在商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那時候,被叫做白疊、織貝,帛幣的一種。

在宋朝的時候,才第一次出現了棉這個字,在此之前,都寫作綿,棉在宋之前,多數都在西域、雲貴種植,一直到了宋末,棉花開始在中原的腹地開始種植。

在陝西和甘肅推廣種植棉花,還是大明沒有西域,如果有,那朱翊鈞一定在西域種滿棉花,增加朝廷對西域的經濟羈縻。

王崇古真的很擅長做生意,要知道寶岐司在西苑之內,王崇古可不敢往西苑滲透,因為那樣會變成張四維第二,王崇古沒有任何情報來源的情況下,在廷議中,鼎力支持陛下將畫舫投資轉移到棉紡的產業鏈裡,就是對風口敏銳的感知力。

朱翊鈞和萬士和、張學顏詳細的商量著關於投資的諸多事宜。

天已經開始漸漸變熱,烈日當空,地麵蒸騰出了霧氣,樹葉花草都耷拉著腦袋,而蟬在用力的嘶鳴著,用吵鬨告訴所有人,酷暑已到,朱翊鈞在武功房裡揮汗如雨,盯著麵前的木刀尖,而他對練的目標,自然是青年組天下第二高手,駱思恭。

“砰砰!”木刀揮舞出了龍吟之聲,碰撞在了一起,朱翊鈞一個沒留神,被駱思恭給打了一下右肩,雖然有鐵渾甲護身,但還是震的朱翊鈞生疼,駱思恭已經是青年了,手下的力氣極重。

“你贏了!”朱翊鈞收起了自己的戚家腰刀,結束了今天的對練,夏練三伏,他從來沒有放鬆過習武之事,倒是再沒負傷,畢竟有鐵渾甲,隻會累到脫力。

駱思恭不思恭,下手毫不留情。

“謝陛下手下留情。”駱思恭還是心裡有數的,對練十五局,駱思恭一共就贏了五次,最後這一次,還是陛下放水了,沒有讓駱思恭輸的那麼難看而已。

朱翊鈞並沒有留手,昨天王夭灼折騰到了午夜時分,這早朝起的又早,朱翊鈞打到這個地步,的確是沒力而已。

“今日如常,每人一隻燒鵝。”朱翊鈞摘下了兜鍪,宣布了恩賞,每過七天,二十名陪練,每人一隻,從不多給,也不少給。

他看著兩宮太後、王夭灼等人有說有笑,就是氣不打一處來,他都要累死了,她們坐在涼亭裡,喝著冰鎮酸梅湯,越看越氣的時候,朱翊鈞忽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朱翊鏐!

李太後十分寵溺潞王,習武之事,在潞王百般哀求之下,李太後終於下懿旨,給潞王爭取了四天的休息時間,今天恰好就是朱翊鏐休息的日子。

“潞王殿下,陛下喊潞王殿下去對練。”張宏走到了潞王麵前,俯首說道。

朱翊鏐指了指自己,驚駭無比的看向了皇帝說道:“我要跟我哥比武?!”

“陛下是這麼說的。”張宏點頭說道。

“肚子痛!”朱翊鏐眼睛珠子一轉,一跺腳,一溜煙的跑了。

朱翊鈞看著這小子的背影,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今天是潞王休息,看來揍不了他了。

朱翊鈞走了過去,王夭灼給朱翊鈞盛了一碗溫熱的梨糖水,有一次王夭灼好奇的嘗了口陛下必備的飲品,味道和大碗茶非常類似,而且沒有經過冰鎮的大碗茶,和馬尿差不多,而冰鎮的大碗茶,那是國窖!

陛下這個特調的梨糖水,有點甜的同時還有點鹹,甜味和鹹味同時存在的馬尿的味兒,很難喝,但是陛下說大量運動後要補充糖分、水分和鹽分,再難喝也要喝,朱翊鏐就很討厭這種特調梨糖水,每次喝都跟喝藥一樣。

朱翊鈞喝完梨糖水卸了甲,就打算前往北大營操閱軍馬了。

“陛下,兵部急報!”一個小黃門將兵部的奏疏和一份塘報交給了皇帝陛下。

兵部的奏疏和塘報的內容都是一件事,薩摩守護大名島津貴久在四月份的時候,突襲了琉球,進攻了久米島擄掠了久米士人共計一百二十三人,焚毀了琉球國首裡府海港那霸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明前往琉球的商船,一共三艘被劫,其餘仗著船大或擊潰敵軍,或逃脫。

琉球國王尚久,請大明皇帝駐軍。

“宣曾省吾、王國光。”朱翊鈞也沒卸甲,就去了文華殿,操閱軍馬可以稍待,先把國家急務處置掉。

李太後在皇帝走後,看向了王夭灼,眉頭緊蹙的說道:“這都大婚三個月了,你這肚子還沒有動靜嗎?”

“陛下說不急。”王夭灼感受到了催生的恐怖壓力,她也想有,這不是肚子不爭氣嗎?大婚之後,一年到三年,都不會有太多的壓力,但是三年後,肚子還沒個動靜,那王夭灼就岌岌可危了起來,畢竟宣宗皇帝曾經因為胡善祥無後,把胡善祥給廢了。

這句不急,就是朱翊鈞給王夭灼搪塞的理由。

“皇帝畢竟已經大婚,現在也親政了,這孩子大了不由爹娘,管的多了,反而招人厭。”陳太後在旁邊給王夭灼遞了個台階,讓王夭灼下來了。

王夭灼其實也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動靜,貪歡貪的厲害,就不容易有,的確有催促,那就不能再那麼貪歡了。

朱翊鈞在接見了兵部左侍郎曾省吾、大司徒王國光後,前往了北大營操閱軍馬,而後從北大營前往了宜城伯府,即便今天不是二十三日,但朱翊鈞還是去了。

得到了消息的張居正趕忙出門恭候,張居正的宜城伯府全府沒有門檻,方便陛下隨時過來。

而這次陛下的車駕上,還有年邁的俞大猷,這個一生都在平倭的老人,到了這個歲數,仍然在為陛下鞍前馬後,雖然不能出戰,但是在文華殿上為武夫們說服,意義重大。

“島津家以琉球與我大明往來過近為由,赫然進攻了琉球!”朱翊鈞來到文昌閣,說明了這次的來意。

“簡直是豈有此理!琉球是我大明朝貢藩國,每年朝貢,而且琉球國王都被我大明冊封,我大明遣使封舟出海,不就是為了冊封琉球國王嗎?走的近點怎麼了?!挨著這群倭寇什麼事兒了?!”

俞大猷坐在轉椅上,緊握著扶手說道:“陛下,大明水師枕戈待旦,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誰說隻有戚帥才是當世唯一軍事家?俞大猷吃虧就吃虧在自己歲數大了,打不動了,否則帶著大明水師,要讓皇帝陛下見識下,什麼叫老當益壯。

大明水師磨刀霍霍,枕戈待旦,早就在等待著這一天,之前琉球國王尚久,一直不肯答應大明駐軍的條件,現在,琉球國王尚久終於鬆口了。

“臣唯恐積糧不足。”張居正略微有些擔憂的說道。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認真想了想說道:“國窖一萬四千桶。”

張居正一聽,立刻說道:“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倭寇安敢如此猖狂!”

朱翊鈞新政的核心內容是開海,張居正新政的核心內容是吏治,這兩樣共同構成了萬曆新政,而君臣之間也有極大的默契,比如朱翊鈞說這個國窖一萬四千桶,翰林院的翰林、國子監的監生,怕是不知道什麼意思,但張居正立刻就清楚了它的意義。

他十分推崇海運漕糧,還發明了漕糧箱,張居正這個漕糧箱,雖然不能和木牛流馬相提並論,可也是漕運利器。

張居正熟悉海務,海上遠航,最重要的就是白酒,尤其是烈酒,因為要兌著雨水喝,來降低染病的幾率,在海上,可沒有條件燒開水,都是接雨水儲存,兌酒。

一萬四千桶國窖,就是大明皇帝的儲備。

酒都管夠了,更不用說其他的了。

“我大明東南海寇,緣由琉球,倭寇以琉球為跳板流竄於大明東南海岸,而大明水師不振,稍有不防,就會被攻破州縣,生民顛沛苦楚。”張居正又開始念經,他在反複重申琉球對大明的重要性。

大明很多人,其實對琉球的重要性,認知不足,總覺得不過是海外島國而已。

“世宗皇帝當初就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製造封舟前往琉球封琉球國王,目的就是加強政治羈縻。”張居正說起了舊事,大明封舟。

嘉靖十一年,世宗皇帝派遣了左給事中陳侃、行人高澄前往了琉球冊封了琉球國王尚清,這也是大明第一次封舟專事冊封,其根本目的就兩個字,靖海。

彼時倭患就已經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難得,先生還說世宗皇帝一句好話。”朱翊鈞頗為驚訝,居然能從張居正的嘴裡聽到他誇世宗皇帝英明!

張居正略顯頹然的說道:“世宗皇帝隻是未能克終罷了。”

張居正從來沒否認過道爺的聰明,以及道爺對國政的把控,但是道爺輸就輸在了克終二字上。


最新小说: 萬人迷穿成炮灰的萬人嫌【快穿】 穿成向導,被六個頂級哨兵盯上了 黑帆 世子妃太撩人,侯爺淪為裙下臣 包龍圖開局滿門冤案 紅樓:無雙武力,我一人鎮天下 紅樓:穿越成為金陵首富 身份被偷後,住在短命反派手機裡 加點武聖:我砍人從來不用第二刀 怎麼都在覬覦萬人嫌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