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們這群賢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好,就讓你們全力負責這幾件事,需要什麼儘管找我提,不用客氣,但一定要保證任務能完成。”
接著劉備像是想起什麼似的。
“那孫權那邊……”
眾人麵麵相覷,孫權是一方大諸侯,比邊境小國的權力還大。
最糟糕的是孫權離新野很遠,這些人都沒法“攀”上孫權,自然是拿孫權束手無策了。
沒有人能和孫權建立外交。
“臣願意前往議和!”
就在眾人麵麵相覷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站出來包攬了這件事。
“先生?”
“諸葛亮!”
眾人大驚,劉備有點擔心諸葛亮會遇見危險。
其他人則沒想到諸葛亮會主動啃這塊硬骨頭,心中對諸葛亮又多了些許佩服。
“無妨!臣有信心讓孫權答應議和,請關將軍護送我前去即可。”
諸葛亮轉身對著關羽一拜。
原本關羽看諸葛亮極其不爽,但剛剛的毛遂自薦,加上這給足了麵子的一拜,關羽心中已經高興了大半,於是當即就答應了。
劉備看事已經定下,而且他的確需要和孫權建立政交,又沒有其他人可用,隻能點頭答應了。
但是他還是小心的叮囑。
“先生與二弟這一去跋山涉水路程遙遠,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你們活著比任何事都重要。”
諸葛亮和關羽鞠躬,感謝劉備的關心。
翌日,劉軍首腦人物皆來目送,親眼看著諸葛亮、關羽一行人離開。
於城門外,一行人散開,各奔東西。
“吾之大計,就全靠你們了。”
劉備站於城牆上,以祈禱的語氣送即將遠征的勇士們。
時間匆匆這一去就是半年時間,才得諸葛亮、關羽班師回朝,至於其他人則早已經回來了。
幾經波折,劉備的大計幾乎已經完成。
如今隻剩孫權那邊了。
劉備得知關羽和諸葛亮回來,大喜,從寶座上站起來,急急忙忙、跌跌撞撞。
“快!快與我一起去迎接先生和二弟。”
他們匆忙到了城牆上,隻見兩匹駿馬正朝著新野城狂奔。
駿馬之上正是關羽和諸葛亮。
“快,快打開城門。”
劉備又急匆匆的下城,城門打開,關羽和諸葛亮一會就到了城門口,劉備也出了城門迎接。
“太好了,太好了,你們可安全的回來了。”
劉備根本沒有問事情成功與否,而是高興兩個人平安歸來,這一小小舉動,卻讓兩人心中感到大暖。
他領著兩人進城,一路上都是喜形於色,並且已經叫人去擺酒宴了。
一路上噓寒問暖,詢問兩人這一路的艱辛點滴。
兩人交替接答。
眾人一聽才知道這一去凶險萬分,他們幾次遇到了生死危機,但關羽有勇,諸葛亮有謀,硬是一次次的闖了過來。
幾人對兩人也是真心的佩服。
“難怪關羽如此高傲,卻對諸葛亮沒有半分桀驁之心,看來就是這一次讓他對諸葛亮的計謀起了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