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大世界!
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的成體可以長到7米長。在野外的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交配,就會將它獨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十分難得。印度人將其作為“神靈”加以崇拜。
主要分布在印度、斯裡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其居住地是季風森林、乾燥森林和稀樹大草原。
於1981年被美國人發現,到1983年穩定繁殖量產,現在已經遍及世界各地。歐、美國家及我國港台地區早已作為寵物合法化飼養,且數量相當龐大,已然不屬於應該保護的範疇。
野生條件下無法存活,因其本身就是種病態,體內缺少黑色素,免疫力低下易患多種疾病,原有保護色功能的喪失無法躲避天敵並且會因為吸收過多紫外線而死亡,現存個體均為人工繁育。但是在我國,緬甸蟒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中規定的被保護動物。按規定,私人飼養寵物,必須向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申請馴養繁殖許可證,並申請種源辦理引進手續。兩者不齊全即為非法飼養,相關職能部門可根據規定依法收繳所飼養物。
主要以鳥類和哺乳動物為食,因長期人工繁育大多數個體接受白條雞、鴨等速凍禽肉類。
成體通常在5~6米,並且雌性體型比雄性龐大。通體金黃並有白色不規則紋路,滑順的鱗片,頭頂上的大鱗片以及熱感頰窩的出現為緬甸蟒的特征。有些還未全部退化,留有小腳。
平常隻喝水,進食一次一般要消化1~2周時間。很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也無毒性。
同緬蟒的生活習慣基本是一樣,所不同的是緬蟒多數是野生個體,抗病性比要強。人工繁殖的由於是從無菌的養殖場出來,從小的開始的抗菌體就比較差。加上白化本來就是種病態。所以很容易細菌感染。這就要求平常在飼養上注意食物的好壞。
黃金幼蟒的主食物是幼鼠,剛出生的小蟒沒有幼鼠是很難養活,所以在飼養之前要考慮好它的食物來源。50厘米上的小蟒是可以吃稍大點的幼鼠,在60厘米下的時候,儘可能要為它找到好的食物來源,幼蟒不同於成體和亞成體。對食物的需要比較嚴格。必須是2天進食一次。
沒有野生種群,隻有極個彆個體存在。這些單體具有因幼年期間保護色功能喪失所以無法躲避天敵的特點,且也容易吸收過多紫外線而早早夭折掉,故是極其珍惜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