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無敵
救贖
明王出玉虛宮,下昆侖山,回人界,處理一些善後事宜,先將須彌寶環、日月光明劍、六道轉生輪,無極海、火焰山全部封入乾坤圖中,
然後召集方孝孺等乾坤世界眾生與芝仙三友,將自己的打算說與眾人,乾坤世界眾生,苦勸明王,但明王說,心意己決,無複多言。眾生痛哭流淚,萬分不舍,因為此去凶險萬狀,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明王道,不必憂傷,我已將各位托與三教至尊,他們說自會安排,不必多慮
眾生拜倒在明王腳下,哭聲動天,悲泣撼地,明王也心裡暗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眾人厚望與愛戴,必定重修回來,善待眾生。
然後,明王回到南國武當山,召集八寺院大人,問他們願何去何從,八人皆願百年後,不入輪回,但隻等王者歸來,誓死追隨!
於是明王將六道轉生輪從乾坤圖中取出,將這兩件寶物與本命法劍九九玄犀劍交由八位忠臣保管。
隨後,明王又來到太嶽武當,玄帝已在鎖魔殿與滅魔宮處等候了,
玄帝道“明王,此前三教至尊先師,已將大福報補償給願意善解的生命,多數生命接受補償,或去人間享福報,或去天界得人天福報,現在還有少數極怨恨的債主不接受補償與善解,
不過洪武永樂可以在之後百年內還清,現在你要承擔的是七殺魔氣,他二人七殺魔氣,你需一個人承擔,你真願意再下世曆劫,重修再來嗎?
三教至尊,要我托話給你,說你就算現在改變主意,至尊也同意,先前還的與現剩下的債也不需你承擔,隻要你不下世重修,還可以維護三界秩序,造福三界眾生。”
明王,道“不解脫自己,如何解脫彆人,不自覺如何覺他,不自度如何度人,又何必執著於現在的安逸與成就,不去麵對自己應該麵對的責任與問題,本身就是修行中應過的難關與必須麵對的磨難,豈有回避之理,
成與敗,得與失,都不是我應考慮與執著的心結,生亦何歡,死亦何悲,帝君,此地一彆,不知又要隔多少滄海桑田才能再次相見,你也要保重!之前提醒之事,你務必注意。”
玄帝雖已修至無情無欲之境,但畢竟還在人界,多少被明王之話,感到辛酸,雖然相識時間不久,
但感覺已是不可多得的知己,再何況明王之心,可昭天地日月,不愧為至聖至賢!
適時天陰風起,太嶽低垂,雨紛紛而下,草木之悲彌深,武當銀頂峰,生起愈來愈深的薄霧濃雲,漸漸四下白茫茫一片,不辨人影與蹤跡,如夢如幻,明王不禁一股油然而生的悲涼在心頭漫延開來
歌曰
天地茫茫不知愁
人間滄桑幾度秋
此處一彆風飄絮
明月空照水悠悠
看到此處,殊勝再也忍不住,臨風灑淚,不勝淒然,一個人修煉成神,不知要吃多少苦,本來已成就了,跳出三界不用再吃苦了,卻又放下神的光環,再度下世曆劫修行,成則更勝一籌,威德更進!敗則一朝沉淪,永不超生!凶險之極!
因自古以來,出三界後,再進三界,幾乎沒有再修回去的可能,在神的眼裡,從三界外進入三界內,就等於自我沉淪,自我毀滅,象一個神死了一樣,
因為先苦後甜易,先甜後苦難!從三界內修出去比較而言雖然難,但還是可以成功,但是從三界外再進三界內來,想再出去,就非常難!
打個粗淺的比方,一個人沒吃過山珍海味,吃糠咽菜還覺得可以,但品味了滿漢全席,再來吃粗茶淡飯就很難習慣了,這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