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形容一件事到達了極致的表現,稱之為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即用最尋常、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了最發人深省的東西。破壞之王的內容庸俗嗎?當然很庸俗。可是在庸俗之下??我們卻能通過影片發現許多存在於社會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總是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深惡痛絕。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過挖掘和批判??而在表達的形勢上,卻鮮少能夠做到像破壞之王這樣構思巧妙、寓教於樂。身為普通的觀眾,對於各種社會問題我們當然也有憤怒和控訴的時候。但是當我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顯然不希望在休閒享受的時候,看一部電影也那麼的累。”
“眾所周知,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一般的導演和電影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都是選擇為喜劇製造一個悲劇的結局。那麼這樣做,就是喜劇的真諦嗎?”
“顯然,破壞之王的做法更加高級。這部喜劇電影從頭至尾都在歡樂喜慶的氛圍當中,可是其悲劇的一麵,又始終存在於劇情的始終。既不影響觀眾的觀感,又能詮釋內涵。可以說,破壞之王實在是已經達到了至高的境界。”
沙單在中國的影評界影響力非凡,他的讚揚和力捧,很好地扭轉了《破壞之王》的風評。
而在平民更有話語權的網絡上,《破壞之王》得到的,卻是一致的叫好。
普通的觀眾對於一部電影的評價非常實在和簡單。
這部電影有意思,很搞笑……
簡單的評價,卻是最好的評價。
很多人都是看到這樣的評價而選擇走進電影院的。
上映七天,《破壞之王》內地總票房四千三百萬,港澳台總票房一千五百萬。
這個數據,著實嚇壞了無數的同行,因為這意味著《鴉片戰爭》創造的首周票房紀錄已經被打破。
難道《鴉片戰爭》創造的電影總票房記錄也會被打破?
和其他的電影不同之處在於,《破壞之王》所引起的社會反饋非常強烈。
電影中的種種情節,都被外界所模仿和挖掘,成為了網絡上流行素材。
外界不知道的是,《破壞之王》還成為了中國電影內置廣告的先行者。
電影中,黑熊的那句“我的阿瑪尼,你打破了我的阿瑪尼”就是阿瑪尼公司讚助的結果。
前世原版的電影裡,自然沒有阿瑪尼讚助的說法。
香港作為國際知名的商業之都,各種國際大牌從來不缺消費市場,根本不願意再去花錢做這種宣傳。
可是在內地,奢侈品還是一個初步的概念,龐大的市場還沒有開發出來,廣告的效果無比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影立項的時候,肖淺就責成業務部對外招標,尋求眼鏡奢侈品商進行合作。
誰願意合作,誰給的錢多,這句台詞就可以換成他們的品牌。
電影內置廣告在歐美十分普遍,但是在中國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當星光影視對外招標的時候,立刻有許多品牌湧來。
就是這麼玄妙,跨越了一個時空,出現在電影中的台詞,依舊是阿瑪尼。
為了產品和台詞,阿瑪尼公司一共付出了三百五十萬的廣告費。
多嗎?
電影上映之後,阿瑪尼公司在中國境內,各種產品的銷量暴漲百分之三十。
阿瑪尼公司現在都後悔了,當初怎麼不多花點錢,讓星光影視在電影裡多加點內容。
大眾自然看不到這裡麵的門道,但業界內部始終都把星光影視當作研究對象。
電影內置廣告,第一次進入了同行們的視野。
諸多電影公司、電影人、廣告公司,都開始研究其中所蘊含的價值。
除帶來了內置廣告的概念,這一次周星星也走到了前台,徹底成為了電影界的新星和紅人。
固然《破壞之王》的劇本是肖淺創作的,但周星星的導演才能和演繹才能,依舊讓業內震驚不已。
也許他不是一個全麵的演員,但是在喜劇的演繹上,卻隻通過一部電影,就展現出了獨一無二的特質。
他的喜劇風格,沒有人可以演的來。
可這種喜劇風格,已經被證實了擁有廣闊的市場。
那麼也就意味著,這個叫周星星的,並不年輕的新人,將會在電影領域內成為一方霸主。
同行們最羨慕得人,毫無疑問就是肖淺了。
這位頂級的電影製作人,手下坐擁沈絕、楊真、李兵兵、國際章四大巨星也就算了,如今又冒出來一個周星星。
為什麼總是能被他碰到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