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個本喜歡‘咦?咦?’對什麼都好奇的小妹子,便細細剝這蠶繭來看,繼而,因為蠶絲的外層很亂,發現了一種網狀結構。
很自然的,她就認為,是這種網形才讓蠶繭變得堅韌的。
之後,流著口水的小妹子想出了一個法子,用樹枝把蠶繭滾到火裡去,而後,又把蠶蛹撥回來。
想到這裡,張靜濤頓時十分驚訝了。
他忽而發現,原本來說,遠古人是不可能去利用火堆的,因為他們怕火,更不會認為有必要把任何食物放到火上去烤。
在要命和烤食物之間,他們無疑會選擇保命,才不會因此去靠近火堆。
可是,阿咦在這種情況之下,為了吃蠶繭,卻幾乎是必然去這麼烤上一烤的。
蠶和人類文明的關係,居然是如此的緊密。
這一烤,似乎讓阿咦對火有了概念。
那蠶繭的外殼,也讓她燙得嘶嘶抽氣,為此,她把絲,叫作了嘶。
進而,二人大吃一頓後,還發現了,被火烤過的蠶蛹很香。
回到了依著山體建造的土洞後,當日阿咦發起呆來。
伏夕就見阿咦不時拿出了一薄片蠶繭來看,而後,便用猿人采集來禦寒的矛草,編織起來。
一開始,她極為笨拙,連伏夕幫忙後,都很難將草莖搭起來。
但這隻小妹子和諸多猿人一遇到困難就放棄不同,她沒放棄,這種耐心,其餘猿人幾乎都不會有,這是平時試圖馴養小獸,和它們的交流中訓練出來的。
伏夕也是,隻在一邊幫著。
足足一個小時後,在矛草多艮橋搭之下,阿咦終於找到了方法。
這種方法,叫作爻。
也就是交錯編織。
等編製出了一小塊後,伏夕一拉,果然頗為結實,這樣的草織品當衣服用是完全沒問題了。
“啊!啊!啊!”阿咦高興大叫了。
二人就編了一個下午的稻草。
到了晚上,二人聽見小狐狸在外麵嚶嚶叫。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二人連忙拿了猿人們折來的樹枝,和最常用的武器卵石,出了土洞。
卻見是小狐狸遇到了一隻烏龜。
因猿人的土洞周圍不遠通常便有水源,就經常會有烏龜上岸。
而小狐狸,經常在絲族洞穴周邊打轉,捕捉由絲族的食物吸引來的老鼠。
此刻,這狐狸見了烏龜後,又跳著去撲擊,又去抓動烏龜的側邊,卻對這種完全可以把身體藏入殼內的烏龜毫無辦法。
“這個殼好厲害呢。”伏夕就說。
阿咦手上則拿著一塊編好的草片,那草片在她手用力之下,卻正好弓成了一個半球形,很像烏龜的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