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舞就跳鬆垮了。
可他以前修煉聖師道時,隻關注和武技動作配合時,體內的各種發力應該如何來發,哪裡會關注到這麼細,隻一個動作發力順暢了,他便認為做到位了。
為此,他之前還一直認為自己的武技很寸勁,活動範圍很小也能發力。
未料,自己的練習竟然完全不夠到位。
不過,這也讓他發現了,聖師道的武道果然還是足夠精妙的,隻可惜,是他自己並沒有掌握好。
看來自己的武技怕是要重頭練過了。
張靜濤這麼想著。
而要重練,其實是很很難的,因為武士在戰鬥發力時,若一直是四無忌憚伸展肢體的,那麼,這種習慣幾乎已經養成。
於是,重練,就成了要改變自己的習慣。
但再難,至少自己找到了方向。
這麼一想後,張靜濤動了,迅疾跑向了一棵標樹,擊打樹身。
飛喙如期出現了,這次,飛喙不但用了遠攻,還施行了近身攻擊。
他手中雖拿著的是藤杖,可打出的氣勢十分淩厲。
張靜濤一邊應對,一邊死死盯著飛喙的動作,腦海一遍遍回想著那些蹦跳和攻擊,並因分心,又被一沙包打中。
然而這次張靜濤雖被打中,心中卻不驚反喜。
的確,他的想法沒錯,飛喙對戰鬥動作的細膩把握,簡直是洪荒武士經常在樹叢中戰鬥天然形成的戰鬥習慣。
為此,很多猿人武士都有這樣的能力。
特彆是,猿人通常要在戰鬥中避開對方砸來的石頭,更不允許動作太過。
完全不留餘力的動作,是很難雖是來閃避飛石的。
於是,在戰鬥時,武士的身體在留下足夠的轉向能力的同時,也會儘量減小身體的各種擺動幅度,以便於躲閃對方的攻擊,或用藤條之類的臂盾去抵擋。
這也能提升戰鬥的效率。
但隨之而來的,是更難的發力手段。
可猿人們有洪荒的蠻力,便是能做到很好的發力。
隻有伏夕這樣的,未經曆過聯盟中的部族決鬥或真正的戰鬥,隻把武力用在荒野野獸的獵人,才不注意這些。
而這些,不擅長教授的火羽並不清楚。
好在自己發現了。
隻是,要改變這種習慣會很艱難,但張靜濤之所以認為再難也還是能做到的,是因為他認為隻要一切再從基本動作做起就可。
而這想法正是很有對路的。
飛喙不管張靜濤想什麼,再次揮動藤杖攻來。
張靜濤唯有躲閃,同時想著,自己都能看出自己的弱點,那麼對方也有弱點麼?
為此,一個翻滾後,他見飛喙的藤杖因追擊,一棒子敲在了灌木中,被卡住,隻是借著自己躲得太遠,飛喙有的是時間晃動棍子,從灌木中掙脫,才無妨後續的進攻,終於發現了飛喙的一個稱不上是武技上的,但絕對能算是戰術上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