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夫人恍然“哦,要這麼說的話,這個‘丁’字看來還可以有彆的含義。”
阿咦點頭道“是的,湖的附屬物麼,自然也可以是水渠的,可以是用來挖渠的工具,還可以是善於使用丁字工具耕種的人,它們都可稱之為‘丁’。”
張靜濤一聽,一下就想到了那神話中的六丁六甲,或人丁旺盛這樣的詞兒。
也是恍然大悟。
丁姓,原來是這麼來的。
這丁姓,原來就是善於製作金屬釘子或丁字工具的人,亦就是善於挖荷塘種藕,善於挖溝渠的人。
還因這丁字,張靜濤又忽而明白了‘寸’字就是說,竹丁丁入了平麵裡,其十字中的一半,產生的附屬物影子丶,這正是五公分。
“丁字的含義,果然有趣。”張靜濤不由讚道。
白骨夫人卻走岔了,道“含義,含義,這個含義的義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阿咦並不在乎白骨夫人走岔,道“我昨天和你們說過代表著編織、乘法、陽光交錯的乂字,那麼,知道了乂字的含義,知道了丶有附屬物的含義之後,就知道了義字的含義了。”
說著又解釋了起來。
而聽了阿咦這些話,張靜濤已然不用她解釋,都明白了‘義’字是說,由編織術誕生的附屬物文明。
文明,是由阿咦這個華夏人的‘麻麻’、‘麻姑’、‘麻祖’之乂,交織著衍生出的對宇宙天文的理解,和對各種不同的生活技術的創造。
為此,義字,有‘一件事物中包含著的更深層的內容’的意思。
並且,編織術傳播的附屬物,是無私奉獻。
如此,義,也就是有了‘講義氣’的含義。
而想起‘無私’,張靜濤甚至都想到了諧音‘五、四’二字。
五、四,就含有無私的文明傳播與天下的含義。
真正的‘五、四’運動,正是恢複華夏文明的簡體字運動。
從那日起,無數人為了華夏不滅,為了阿咦創造的簡化字不滅,為了人類真正的文明不滅,付出了生命。
阿咦解釋完後,白骨夫人道“原來如此。”
想了想之後,思路倒是回歸了‘阿’字,又問“看來‘阿’字主要代表的是娘娘說的農耕係統,那麼也有專門的字來代表水渠係統嗎?”
阿咦欣然道“有的,湖渠灌溉係統的話,我在‘可’字邊換上水字旁,稱其為‘河’。”
白骨夫人指著水渠中的水閘問“那這水閘呢,用什麼文字來表示呢?”
阿咦道“斜十字能代表湖麵和水體,加上一個轉折,來代表湖體的擴展,和延伸,那就是水渠或小河了,但是這還不夠,因為我製作出了水閘,來控製水流,為此,我在這個字上,又加帶有分斷含義的丿字,如此一來,就有了一個‘女’字。女字也代表著水閘口的大體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