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若以突破來論,事實上北方最難攻,可一旦攻下,收益卻很大。
按理說,部落軍應該尋求朝著北越軍的內側突破。
然而部落似乎因為人手充足,隻是集中了大兵力,從二個方向的側翼都發起了猛攻,之後,其中一個方向,正是北越軍的外側,居然首先有點扛不住了。
飛熊終於派出了預備軍,黑越師團。
反正,那畢竟隻是外側,部落軍要攻過去了,北越軍的本部應該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撤退,調整軍隊部署。
因而,即便黑越出點叉子的話,怕是問題也不大。
飛熊是這麼想的,張靜濤也是這麼想的。
但作為黑越部之下的分隊,夜族部卻仍未上場。
站在一處不算太高的小丘上,張靜濤看著遠處更低矮的戰場,不由道“收縮,縮回來!”
然而,這個命令從他清淺的嘴角逸散出來後,卻沒有任何作用。
因為這不是對於夜族部的命令,而是張靜濤對於前方交戰的看法。
這小丘上的不遠處,就有一艮艮高高的竹子,還留著幾個橫支,若要那一部行動,這竹子如君,就會指揮。
幾個橫支還分彆表示幾種意思,比如迂回,突擊等,隻會時,竹子會瞬間被放倒,而後在一支上係上繩子,下麵的指揮官看到了,便會照著行動。
這是張靜濤在半年前的百越集市裡弄出來的,如今已經被傳到各個軍隊中,因為太好用了。
否則,聯盟和部落也各有自己的指揮方法,但速度要比這種方法慢很多。
竹君法中,更換指揮命令時的延時,最多20秒左右,甚至快的時候隻要10秒,因而從戰場的角度來說,是完全不會貽誤戰機的。
或者在需要的時候,還會用傳令兵不斷來回奔跑傳訊。
若萬一有緊急軍情,緊急到了幾秒都耽誤不起,那麼前線指揮官也不是傻子,指揮官是有臨時決斷權的,自然會因戰局而做出應對。
這些竹君和黑越等人,雖和張靜濤同在一個山丘上,但他們的位置離開張靜濤卻頗遠。
更聽不到張靜濤對戰局發表的判斷。
開戰已經一個多小時了,張靜濤仍未接到加入黑越部戰鬥的許可。
黑越將夜族部,美其名為預備隊,正如黑越部本身都是北越軍的預備隊。
張靜濤隻能緊緊捏著拳頭,作著一個個不會被施行的判斷。
但他雖有讓軍隊縮回的看法,卻不等於怯戰。
縮回來,是為了更好地打出去。
他的戰意高亢,然而卻沒有任何用處。
“大人,部落是否也會往我們防守的方向再次加大兵力的?”夜叉問。
“哦?為何這麼想?”張靜濤說。
夜叉道“畢竟朝著我軍的外側突破,雖不能直接打擊我軍的腹部,但卻可以增長戰線。我軍本就兵力較少,戰線被再次拉長後,每一個點都可成為突破點,會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