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之前胖子的選擇,可就是很小心的把那支後勤分隊的人全部乾掉的。
可想而知,隻要後勤第二分隊隻要一下四散出報消息的士兵,侵越部落軍團就可以在附近迅速布出一個口袋來,圍剿夜族師團。
可糟糕的是,後勤第二分隊所在的那個高嶺,看似上去的路,隻有一條沿著山坡蜿蜒而上的天然山道,但實則,卻另有捷徑。
後勤第二分隊的武士,是知道這捷徑的。
為此,這些人沿著捷徑,下了山,來攔截夜叉。
並且,敵人還拉開了一張包圍網,策略很清楚,是否抓住夜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攔截住夜叉的同時,可以派出很多小隊去侵越軍團的各師團報信。
同時,以必然會讓後勤師團的其餘大隊集合起來。
那些大隊加起來,足有近四千人!
而夜叉雖很巧妙,帶著中隊從包圍中突圍了出來,但那也是要逃過搜捕,並且不斷玩聲東擊西,麻痹敵人的結果,他花費了足足大半天的時間!
彆的不說,這大半天時間足夠第二分隊把情報傳送到附近的後勤師團的所有分隊了。
在夜叉往美人穀趕的時候,這四千敵人正在集結起來!
為此,夜叉回到美人穀的同時,形勢一下已然變得凶險了起來。
特彆是,在侵越軍團的兵力比黑越軍團多得多,那侵越軍團中,最起碼能動用一個二線師團,也就是五千人,來對付夜族師團。
這樣總共就會有四倍多的敵人參與圍殺,足以把以女人為主夜族師團滅在這一片山嶺裡。
好在,夜叉趕回來時,仍有一些時間給夜族師團決定何去何從。
張靜濤則因夜叉沒在規定的時間返回,預料到夜叉出了意外,除了很擔心怎麼給夜露一個交代外,部隊早在整裝作撤離的準備了。
可張靜濤本身經常參與危險事務,並不認為要把夜叉當作花房裡的花朵來照顧。
至於匕首事件,張靜濤並不認為這是夜叉的錯。
那種隻看結果不問過程的說法,不過是很多領導蠻橫無理的信條而已,那隻適合於大家都是混日子的單位,可不適於真正的政務上的。
為何呢,隻看結果,不問過程,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啊。
是,若以無腦管理來說,的確是。
甚至,可以以此來使用淘汰法,把辦事能力差一點的人淘汰出局,似乎也很高明。
但實則,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是一種推卸責任的管理態度。
手下,往往都是可用的,隻看如何引導這手下。
更彆說,手下出了問題時,亦是領導的安排本身有一定的問題,自然要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而後來解決問題的。
隻看結果,之後往往跟隨的是,你做不到,就炒魷魚,或者,再給我去試,若還不行,炒你魷魚。
那麼,這真的解決問題了嗎?
實則,這十分愚蠢,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