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奧文。”吳冕擺了擺手,笑道,“用我們的話說,你這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
“揣著明白裝糊塗……”奧文雖然漢語極好,但對這些俗語的掌握還是略差。好在這句話很簡單,他很快明白吳冕是什麼意思。
奧文並沒有反駁,他倒了些酒,輕輕的抿著。
“無論是nasa的推特還是蘭瑟教授,都故意模糊了一個事實——真正治愈地球的人是華夏,而不是印度。”
“nasa從頭到尾說的都是‘綠色麵積增加’,這種無聊的文字遊戲,真是讓人鄙視。
奧文你知道,綠色增加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森林麵積增加,二是農作物麵積增加。
華夏的綠色麵積增加,主要來源於森林麵積增加,森林占42,農作物占32;而印度的綠色麵積增加,絕大多數來自於農作物麵積增加,其中森林占44,農作物82。”
“蘭瑟後來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2000-2017年,全球森林總數增加了5,相當於多了一個亞馬遜熱帶雨林。而這裡麵,華夏做的最多。”
“那又能怎麼樣。”奧文毫不在意的說道。
“無視啊,說華夏全國刷綠漆什麼的我基本都無視掉了,nasa公布這個數據的理由我也當作沒看見。但是奧文,你知道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經曆了什麼麼?”吳冕看著奧文的眼睛說道。
奧文有些奇怪,他不明白吳冕的意思。
“科學家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注意到了地球有綠化跡象,但當時他們隻是認為這是由於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造成的,並不清楚人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當然,所謂溫室學說,我認為隻是偽科學。人類太自以為是,真認為……不說這個。”
“哈哈哈,吳,你今天的話很多。”奧文笑道。
“中國在植樹造林成果上,最家喻戶曉的莫過於把一片形成於唐代、存在了上千年的毛烏素沙漠變成了毛烏素森林。”
“有一位叫殷玉珍的農家婦女,19歲嫁到內蒙毛烏素沙漠腹地,丈夫家很窮,一間半掩在沙漠中的小地窖,就成為了她的婚房。奧文你知道,我們國家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雖然很大,卻容納了十多億人口。”
“然後呢?”
“我再也不想被沙子欺負了,寧可種樹累死,也不要向沙塵低頭!這是殷玉珍說的話。她賣了家裡唯一的一頭羊,換了600顆樹苗。你猜,活下來幾株?”
“100株。”
“7株。”吳冕說道,“報道說是10株,我問過去過毛烏素的記者,其實隻有7株小樹苗活下來。在那之後,殷玉珍瘋了一樣的種樹。彆人外出打工要錢,她要樹苗。”
“這種唐吉可德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奧文說道,可話剛說完,他怔住了。不對,這不是唐吉可德,因為毛烏素沙漠已經變成了森林。
“整整32年,殷玉珍和她的丈夫一共栽植樹木200萬株,沙柳、草不計其數,硬生生把7萬畝沙地種成了綠地。”吳冕說道,“這隻是其中一部分,還有更多人為之而努力。”
“很偉大。”奧文說道。
“不,奧文,我要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吳冕很認真的說道,“在我們華夏,這是一種傳統。”
“傳統?”
“與天鬥,其樂無窮。”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