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鄭清木先生口述病情,你有什麼看法。”吳冕淡淡問道。
“吳科長,是這樣。”韋大寶心裡已經有了想法,也不謙虛,直接說道,“放射治療對泌尿係統的影響最多見的是放射性膀胱炎。主要症狀是尿血,膀胱鏡檢查見膀胱粘膜水腫、血管擴張,甚至形成潰瘍,發展成瘺者較少。放射性膀胱炎多在放射治療後1~6年出現,絕大部分在4年內恢複……”
“等等。”吳冕打斷韋大寶的“背誦”,問道,“韋醫生,這是放射性膀胱炎。我們在說病情,不是讓你背《診斷學》。”
“輸尿管狹窄……診斷學上就寫了一句……”韋大寶小聲說道。
“嗯,的確。放療術後輸尿管狹窄很罕見,主要還在於放射性膀胱炎。”吳冕道,“不用背書,你說說對整體病情的考慮。”
“……”韋大寶一言不發,像是上學時候麵對最嚴厲的老師一樣看著吳冕。
“隨便說說,彆這麼緊張,又不是你管的患者出醫療事故了。”吳冕笑了笑。
“吳科長,我想不懂。”韋大寶小聲說道。
患者在養和醫院,要是從前,韋大寶沒見過也就算了。但上次去過那裡,光是看裝修就知道是一家高檔醫院。
回去查了一下,韋大寶知道這是香江很多女明星生孩子都在這兒。
養和醫院的醫生都沒辦法,找一個八井子中醫院的醫生,這不相當於問道於盲麼?
“光背書是不夠的。”吳冕淳淳教誨,“閃念之間,排除無用信息。我問你,患者最先出現的問題是什麼?”
“腹瀉。”
“那你為什麼不從腹瀉上考慮呢?”吳冕問道。
“……”韋大寶怔了一下。
是啊,吳科長說的有道理。
鄭清木說到宮頸癌術後,經過放化療,韋大寶的思路直接被帶跑偏了,所有考慮都是從放化療的後遺症去想的。
“腹瀉是怎麼定義的?”
“吳科長,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韋大寶熟練背誦,像是複讀機一樣,沒有絲毫感情。
林道士聽的直撇嘴,可是吳冕臉上的笑容卻濃了幾分。
“接下來就不用背了,腹瀉簡單分為急性和慢性,你考慮患者的腹瀉是什麼分型?”
“慢性。”
“引發慢性腹瀉的可能有幾種?”
“慢性腹瀉病因比急性的更複雜,腸黏膜本身病變、小腸內細菌繁殖過多、腸道運輸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腸運動紊亂以及某些內分泌疾病和腸道外腫瘤均有可能導致慢性腹瀉的發生。”韋大寶繼續習慣性的背誦《診斷學》,他感覺吳冕帶給他的壓力太大,大到隻能憑借肌肉記憶來背誦。
()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