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幫不上忙,至少自己要知道他還活著。
淚水一次又一次的讓視野模糊,她一邊擦著眼淚,一邊用力貼在冰冷的玻璃上,找尋著裡麵的兒子。
一個路人看到這一幕,默默站下,拿出手機,把老人家的身影記錄下來。
過了一會,在裡麵忙碌的一名醫生眼角餘光看到老人站在外麵,他連忙跑過去。
隔著玻璃,不管怎麼大聲吼,對方都聽不到。
醫生把手放到玻璃上,貼著玻璃外老母親的手,冰冷的玻璃阻隔不斷那種血脈溫度。
不過很快,後麵有人喊他。
醫生指了指身後,示意自己要去忙。不舍的後退兩步,揮了揮手,讓老母親快點回去。
他看見母親的身影,淚水已經朦朧雙眼。穿著防護服根本沒法擦眼淚,好不容易分到手的口罩要是被打濕,失去防護作用就操蛋了。
忍著淚水,他又揮了揮手。
老人站在外麵,指了指地上放著的保溫飯盒,雙手放到玻璃上,目送兒子轉身離去。
知道他還平安,可老人的心情卻沒有好起來。
尤其是看見兒子轉身,身影幾乎瞬間消失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她心中悲愴莫名。
轉身,腳步踉蹌。走了兩步,老人蹲在地上失聲痛哭。
最近一段時間,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走著走著就哭了,傷心欲絕。
所有人都在生死之間徘徊,加上可能傳染的顧忌,沒人上前安慰老人家。
而那個路人則把這一幕上傳,在互聯網上留下痕跡。
很快,這個“印記”被很多人看到並且轉發。
有人彈冠相慶,恨不得華夏滅亡。他們看著天河市的遭遇,笑的嘴都合不上,開始大範圍用軟文、用似是而非的話術火上澆油。
也有人心生悲戚,開始行動。
北美,一個19歲小留學生看到這段視頻後眼睛裡不知道怎麼回事,進了沙子。
人越年輕,越容易熱淚盈眶。
一個人的力量微弱,但總要做點什麼。
他也沒想太多,隻是依據本能發了一條朋友圈,希望有誌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參與抗擊疫情援助活動。
隻是一條朋友圈,按照大數據分析,屬於熟人社交,傳播範圍很窄。
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會有什麼作用,隻想著能做一點是一點。
小留學生在朋友圈裡寫到03年s病毒肆虐的時候,我還是個幼兒,當時很多人守護著我們這一代人。如今,我們長大了,換我們來守護大家。
一個又一個人聯係他,十幾分鐘後,6名小夥伴聯係他。
他想了想,組建了一個叫做天河加油北美留學生組的微信群,方便大家商量該怎麼幫助天河市。
出乎他的意料,不到2個小時,第一個微信群竟然滿了
4時後,這個意外出現的誌願者群組裡竟然有了1000多名北美留學生誌願者。於是開始有了二群、三群。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在有人彈冠相慶的時候,也有人負重而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