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仁於義,主公亦應出兵荊州。還望主公莫再猶豫,否則劉荊州九泉之下何能瞑目?”
諸葛亮在旁作揖亦勸。劉琦隨後再次跪地相請。就連二蒯兄弟,亦相勸劉備出兵。
劉備見狀,歎聲而道。
“既是如此。備豈有不出兵之理。不過,蔡氏於荊州勢大,時下我兄逝世,蔡德珪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兄麾下八萬心腹兵馬掌控,加之其原有六萬兵馬。蔡德珪坐擁近十四萬甲士。而備在新野,卻僅有二萬兵力,以其相抗,無疑是以卵擊石,螳臂擋車。不知軍師可有計策?”
諸葛亮初出茅廬,便擊敗了當世名將曹子孝,且剿滅近四萬餘曹兵,同時還趁機攻克樊城。此功績之神奇簡直是不可思議。諸葛亮顯現出其經天緯地之韜略,劉備目光帶有無限期待,希望諸葛亮再次出謀,再造神奇功績!
麵對劉備的目光,諸葛亮卻是淡然一笑,拱手而道。
“亮不過山野村夫,前方僥幸得以大勝。如今主公麵前有兩位大賢在此,何必退而求次。依亮所見,二位明公,必有計策教付!”
諸葛亮此言一出,頓時眾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蒯越、蒯良兄弟二人身上。蒯良臉色一凝,目光既與諸葛亮交接。諸葛亮笑容可掬,目光如能看透人心。蒯良內心頓起激浪,暗暗驚歎諸葛亮手段高明。
諸葛亮並非無計,他是故意讓二蒯出計輔佐劉備,這樣一來,二人便再無重投蔡瑁的可能。同時,諸葛亮還有另一層深意。二蒯先前所作所為,日後未免不會遭人指責。而且若是劉備當真擊敗蔡瑁,助劉琦成為荊州之主。表麵上劉琦雖是荊州主人,但以劉琦對劉備的依賴,還有劉備麾下謀臣武將班底之盛,到時荊州真正握有實權者之人,必定是劉備。此點,二蒯皆是心知肚明。也明白諸葛亮這是給予機會他們,先立功績,日後能受劉備重用。
蒯良腦念電轉,遂起身拱手而道。
“某確有一計,可令皇叔先取武陵!除蔡氏之根底!”
武陵郡乃是荊州州郡,乃荊州之標誌,蔡氏一族勢力大半都在此地。若是劉備取得武陵,便可重創蔡氏,同時亦可震懾荊州各郡郡守。即時劉備便可以武陵為根據地,再往附近郡城出軍,與蔡氏各地勢力征戰,平定荊州。
劉備一聽頓時大喜,連忙向蒯良問道。
“計從安出,還請蒯公快快教我!”
蒯良微微頷首,雙目聚光,遂即便道。
“時下那蔡德珪尚未知其惡行已被皇叔得知。皇叔不妨將計就計,將二萬交付予我等兄弟二人。蔡德珪見我等兄弟領兵回歸,定然大喜,迫不及待即日出兵來攻新野。到時武陵兵力空虛,我等兄弟趁勢揭發蔡德珪罪狀,領二萬兵馬偷襲其留守武陵兵馬,便可取下武陵!”
“哈哈哈哈!妙!妙!妙!蒯公此計大妙!”
劉備聽計大喜過望,朗聲大笑連連說妙。諸葛亮在旁附和而道。
“主公若得兩位明公之助,得之荊州,易如反掌!兩位明公大義,亮敬服!”
諸葛亮作揖向蒯良、蒯越恭敬施禮,二蒯亦作揖回禮。隨後諸葛亮話鋒一轉,遂而又作補充,說道如此如此。諸葛亮不出則已,一出定是驚天動地。在他一番補充之下,眾人連起驚色,驚呼不已。
討伐蔡氏計策定落,若儘如諸葛亮所料。劉備即將坐擁荊州九郡,得之根基,如此一來,距離諸葛亮所設下的四龍爭天之局可謂是又邁進了一大步。
次日,諸葛亮聚集眾將,各做吩咐。眾將領命,各做安排,自然不在話下。
數日後,太史慈、華雄領六千兵馬從樊城回歸新野,因為此時曹操傾勢而攻西北,根本無暇顧及荊州。於此諸葛亮隻留下二千兵馬據守樊城。太史慈、華雄一到,二萬兵馬聚齊,這二萬兵馬內,將校近有一半都是劉備心腹將士,同時亦有不少荊州將士敬重劉備仁義,願投於劉備麾下,為其賣命。
當然在數日前,劉備已與這些荊州將士說予荊州時下世局,確認這些人忠誠之後,方才敢令其隨二蒯回歸荊州。同時,太史慈、文聘皆詳裝成軍中牙門將,暗地裡觀察軍中動態,穩定軍中局勢。
諸葛亮布局已定,與劉備一同來見二蒯,將二萬兵馬交予其手。二蒯與劉備告辭之後,即日便引二萬兵馬往荊州進發。
此時新野二萬兵馬一去,劉備麾下僅剩下僅有六千兵力,而樊城又占了二千人,也就是說新野僅有四千兵力把守。這些兵馬都是劉備近年暗中征集的新兵,在諸葛亮用心操練之下,皆成精銳之部。而在不久前,諸葛亮在軍內發覺一練兵之將,向劉備推薦後,劉備將其提拔為都尉。此人名叫陳式,字公珂。陳式武藝不俗,且深懂練兵之術,得諸葛亮看重後,諸葛亮曾教授其練兵之道,陳式確有天賦,諸葛亮所教章程、精粹,不但一學便通,且能舉一反三。就連諸葛亮亦驚歎不已,讚其是一員難得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