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境界內的某條山脈,太史慈等候蔡瑁許久,仍未見得蔡瑁。太史慈想起諸葛亮先前吩咐,眼色稍起驚色,連忙命一隊快騎前去打探。半個時辰後,那對快騎回報,果然在數裡外發覺到有兵馬軍隊的行跡。不過忽然卻改變方向,往南郡的方向去了。太史慈聽罷,眼色稍稍變得凝重,暗付道。
“看來確實如軍師所料那般,蔡德珪身邊果然潛伏了曹操人馬。眼下蔡德珪轉走南郡,必是去向江東孫氏求救!”
諸葛亮智多勝妖,豈不知前番曹操忽然重賞劉備,定是有所圖謀,加之後來荊州謠言四起,諸葛亮已漸漸懷疑,曹操欲要趁劉表病危,使荊州大亂。諸葛亮心知曹操麾下謀臣皆是人傑,特彆是郭嘉、賈詡二人,更不容小覷。曹操此番出手,必不止此。諸葛亮大約猜到,曹操應會在蔡瑁身邊派人潛伏,進而教唆。
如同諸葛亮所料,那荊象正是曹操安排埋伏在蔡瑁身旁的細作。荊象本是青州之人,隨曹操征戰四方已有五、六年之久,又因其心思謹細,勇猛過人,當下於曹操麾下虎衛軍內,任都尉一職。荊象受郭嘉之吩咐,在半年前獨身來到荊州,投靠了蔡瑁,一直伺機而動。
眼下勢局正如郭嘉所預測般發展,蔡瑁大敗於劉備之手,已被逼得走投無路。荊象趁機諫言,讓其求救於江東孫氏。一旦孫策當真趁荊州大亂,出兵攻取,即時荊州勢局將會亂得翻天覆地,在多方勢力混雜下,誰將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尚且是未知之數。後事如何,但且靜觀其變。
卻說太史慈發覺蔡瑁遠走南郡,當即派人趕回樊城稟報。此時襄陽、武陵已落於劉備之手,劉備勢力頓時大漲,崛起之勢,快得令人不禁詫異。
而另一邊在江夏郡內。在蔡瑁尚未出兵新野之前,劉琦在一隊從騎的護送下,回到了江夏西陵城內。
此時韓玄剛收到蔡瑁傳來的密令,知得荊州即將大亂。蔡瑁所發密令,既是吩咐韓玄,若是劉琦回到江夏,暗中將其殺害。韓玄雖才能庸俗,但卻是心思細密之人,他心知蔡瑁勢大,擁兵自重,劉表病重,荊州遲早落於蔡氏之手,因此早已向蔡瑁暗中投誠。
韓玄得知劉琦歸來,大喜過望,心想若是替蔡瑁鏟除劉琦這一心腹大患,他必得蔡瑁重賞。不過劉琦畢竟是劉表長子,韓玄不敢明目張膽地痛下死手。韓玄思定後,當下先親自出城郭相迎。韓玄見過劉琦,兩人禮畢,韓玄立馬詳裝緊張地向劉琦問道。
“大公子可有見得主公!?主公病情如何!?”
劉琦雖然生性懦弱,但識人眼光卻是不差,他早知韓玄這一奸賊暗中已向蔡氏投誠。劉琦心中冷笑,暗付道。
“奸賊,就讓你再猖獗一陣,遲早取你項上頭顱!”
劉琦想畢,立即淚光上湧,向韓玄泣聲而道。
“我父病重,命在旦夕,但蔡德珪卻令人把守府中外門,不讓我見。琦多求無用,尋遍城內重臣,亦無人理會。萬念俱灰之下,琦亦隻好回來江夏,望能守住此地,令我父安心,早日安康。”
“蔡德珪竟敢如此!!大公子,要不我等在江夏起兵,殺往漢壽,到時我就不信那蔡德珪還會多加阻攔!!!”
韓玄聽言,詳裝大怒,厲聲喝道。劉琦知他虛偽,不過亦不揭穿,搖首急勸道。
“韓將軍稍安勿躁。蔡將軍有言,說琦奉父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日前擅離職守,前往相見,若我父得知必生嗔怒,病將轉增,非孝也。琦細心一想,亦覺如此。蔡氏一族,功德如海,荊州能得以安穩,全仗其力。韓將軍萬萬不可輕舉妄動,寒了蔡氏之心。”
韓玄在劉琦眼目內,發覺幾分畏懼之色,心中暗笑劉琦懦弱無用。兩人談了一陣,韓玄遂引劉琦入城,劉琦與一眾從人,皆回城內郡衙安歇。
韓玄告辭劉琦之後,即派人喚陳橫、金旋、鞏誌三將於府內商議。陳橫獻計道。
“不如將軍在府中設一宴席,邀他飲宴,表麵是為其接風洗塵,暗地裡卻埋伏刀斧手。我等三將引軍在府內藏著,將軍以砸杯為號。我等一聽得聲響,立即引軍殺出,將那劉琦砍成肉醬!”
韓玄聽言大喜,當即令陳橫、金旋、鞏誌各去安排。與此同時,在另一邊劉琦回到郡衙後,並無歇息,而是帶著數人向城內黃忠府邸疾奔而去。
劉琦此番回來江夏,乃是依諸葛亮的計策而行。在諸葛亮的計策中,黃忠乃至關重要的人物。劉琦一邊行走,腦裡一邊想起昔日諸葛亮之言。
“黃漢升乃忠義之士,雖今年近五旬卻有萬夫不當之勇。且此人在江夏極有名聲,深受軍民愛戴,被譽為乃江夏屏障。大公子若要穩江夏,必須說得此人來助,即可馬到功成。”
諸葛亮的話,劉琦自然謹記心中。當下劉琦來到黃忠府內,下人通報完畢,黃忠急急衝出,倒履迎之。
“末將黃漢升見過大公子,有失遠迎,還望大公子勿怪。”
黃忠拱手作揖,謙卑有禮,毫無虛假之色。
劉琦對人謙和,且其懦弱之名,人所皆知,因此在荊州一般官僚對劉琦毫無敬重之心。像黃忠這般,絕無所有。劉琦當即對黃忠生了幾分好感,與黃忠敘禮罷,黃忠正欲請劉琦入府說話。忽然黃忠臉色一變,一雙虎目投射出巨大的光華,死死地盯著劉琦身後一人。
隻見那人長得甚是奇異,魁梧的身軀足有三個漢子般巨大,雙臂如有撕虎擒獅之力,目光充滿一股吞天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