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來皇叔早有安排,若如此,孫某便恭敬不如從命!”
孫策說畢,和劉備作揖告辭後,便縱馬趕回陣內,與周瑜商議一陣後,便命令各部兵馬壓往江陵城下。而劉備似乎對這新結的盟友,極其信任,大開城門,毫無防備。不過在城內各處,孫策、周瑜卻隱隱發覺到,多有弓弩手在暗處埋伏、警備。
周瑜在暗中亦各做調配,命令軍士不得貪杯,隻可飲酒三杯,互相監督,若有超一杯者,即斬!
夜裡,三萬江東兵士在城外飲宴,孫策引領江東諸臣,於城內飲宴,劉備與諸葛亮熱情招待,毫無虛偽。宴席中,表麵融洽,但處處卻仿佛充滿危機,孫劉兩家互相提備,孫策更是一直不離劉備身邊十米之外,周瑜亦緊貼著諸葛亮,兩人皆是萬年不出其一的曠世奇才,周瑜的目光充滿針鋒相對的敵意,而諸葛亮目光卻是平淡安然,明鏡止水。至於孫劉兩家將領,皆是瞪大虎目,好似隨時準備廝殺。
宴罷,孫策婉言拒絕劉備的相請,率諸將辭退出城,引城下大軍連夜歸寨。到了夜裡三更,孫策聚眾於帳下議事。眾將對於孫策如此輕易答應休戰,皆有疑慮,齊齊問道。
“那劉琦正青春年少,又懦弱愚昧,被他人操縱獨攬大權,卻毫不知情。如此一來,荊州如握於劉備手中。主公與其聯好,日後如何征伐荊州!?”
孫策燦然一笑,轉眼望向周瑜。周瑜亦是笑起,遂便說道。
“諸公放心。主公今日有言,若劉琦尚在荊州一日,我江東便與荊州交好,若劉琦不在,且劉備又強占荊州,江東必出兵討伐!”
周瑜話還未說儘,程普便疑聲打斷道。
“那劉琦這般年輕,如何便得他死!?”
“嗬嗬。程老將軍此話可謂是一針見血。今日我觀那劉琦過於酒色,病入膏肓,現今麵色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那時劉備若占荊州,我江東兵馬便可從長沙、桂陽分軍二路,出兵討伐!”
周瑜語出驚人,江東諸將皆是臉色一變,程普更是將銅鈴般的眼珠子瞪得鬥大。在旁側的呂蒙,隨即沉吟下來,腦念電轉,仿佛捉到了一絲蛛絲馬跡,忽然臉色一震,疾聲而道。
“劉琦正值壯年,豈會被酒色所侵!難不成是那劉玄德,有意為之!”
周瑜聽言,嘴角驟地咧開燦然的笑容,心中暗歎這呂子明果真能耐超凡,頷首應道。
“子明聰慧,劉玄德假仁假義,內心毒辣無比,兵不血刃便可殺人於千裡之外,實在恐怖至極!隻可惜天下人皆被他表麵虛偽所騙!”
江東諸將聽畢,皆臉露驚駭。孫策眯著那充滿霸道神采的虎目,冷然哼道。
“哼!遲早一日,必將揭破大耳賊那虛偽的麵具,讓天下人知其毒辣!眼下既然孫劉兩家暫且休戰,想我江東兵馬在荊州作戰已久,兵士皆已疲憊。明日,我等便撤軍趕回江東,休養歇息,以備日後大戰!”
“偌!!!”
孫策一聲令下,江東諸將齊聲應和。江東軍歇息一夜,次日各部將領,即引軍徐徐撤退,望江東而回。同時間,孫策亦派人趕往江夏,通知周泰撤軍。
劉備見孫策果然信守承諾,班師回歸江東,心中那塊巨石終於放下。
半月後,在南郡、江夏的江東軍,皆退回江東境界。孫策封程普為桂陽太守,據守桂陽,又封黃蓋為長沙太守。兩員江東老將,鎮守桂陽、長沙兩地,日夜操練兵馬,演練陣勢,為日後大戰各做準備,自然不在話下。
孫策的江東軍撤離荊州,劉備即分兵各往荊州其餘郡縣鎮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穩定荊州勢局。於此,襄陽、武陵、南郡、江夏、零陵、南陽、上庸七郡皆落於劉備之手,劉備勢力大漲,崛起之勢,勢不可擋!
孫策回歸江東,見劉備勢力擴張極快,自然不願心腹大患過得安穩,遂與周瑜商議。周瑜獻計教道。
“劉備乃世間梟雄,曹操對其極為忌憚,否則昔年便不會三番四次欲要置之死地。今劉備勢大,在荊州立以根基,曹操豈能容呼?主公何不派人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如此一來不但可引起曹操對劉備的忌憚,亦可使荊州人心惶惶,劉備與劉琦二人反目成仇!”
“哈哈哈!公瑾此計大妙!
孫策聽言大喜,燦然笑起,遂依周瑜之計,派華歆趕往洛陽。
卻說曹操登位魏王,安穩內局,正欲為其一統天下的皇圖霸業,繼而行之。此時曹操正聚麾下一眾謀臣議事。眾謀臣或有說北上西征,或有言起兵江南,各有各理,爭論不休。
就在此時,有人忽報。
“東吳使華歆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孫劉兩家聯好,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劉備矣!“
“什麼!!劉備竟已得漢上大半郡地!!!”
曹操聞之,忿然起身,滿臉驚色。程昱眉頭一皺,出席而道。
“魏王在萬軍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動心,尚可平靜以待。今聞劉備得了荊州,何故如此失驚?”
曹操眯了眯那如能吞天般細目,冷聲而道。
“劉備,厚黑無恥,假仁假義,善惑人心,頗有昔年高祖之風。他乃人中之龍也,多年兵敗,皆因生平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其勢難擋。況且其又得諸葛孔明這曠世奇才,孫策起兵荊州,竟被其逼得撤軍而歸,這定是諸葛亮謀計所使。孤安得不動心哉!”
程昱聽言,亦是連起驚色,隨即沉吟下來。這時,郭嘉卻露出一抹淡笑,向曹操問道。
“魏王可知華歆來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