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所言是理。當下天下局勢看似穩固,但實乃危機無數,容不得些許差錯。聯合曹操,取南郡、江夏,對於我江東來說,可謂是最為謹慎之方案,當宜從之。”
時下曹、劉兩家來使都在吳會,欲要聯合東吳。孫策正與周瑜商議,聯合曹操還或是劉備。事關重大,一時間孫策未有決議,遂望向周瑜問道。
“聯合曹操還或是劉備,公瑾你有何看法?”
周瑜皓目瑩瑩,好似發光,沉吟一陣後,凝聲而道。
“如兩位明公之言。諸葛亮奸詐狡猾,我等早在荊州時領教過。此人算無遺漏,豈會真心與我東吳結盟。當下欲要與我東吳聯合,不過是為其主劉玄德爭取時間,奪得西川。若西川落於劉玄德之手,其聚合西川、荊襄之地,勢必成為我江東心腹大患。若與其聯合抗曹,實為養虎為患也。今子瑜為主公賺得諸葛亮入我江東。主公何不斬其首,獻於曹操,以作兩家聯盟之禮!?”
周瑜語出驚人,言辭毒辣,聽得就連主張聯合曹操的張昭、顧雍,亦是一陣臉色劇變。孫策聽言冷笑不止,其實當劉曄入江東,告之曹操正欲起兵討伐荊州。他與周瑜便已料得,諸葛瑾大多會將諸葛亮帶來江東。而早時,孫策已與周瑜有一番定論,今日在大堂上,故裝有意聯合荊州,不過是故作安撫諸葛瑾,還有令諸葛亮無備的戲碼。就在孫策正欲決議之時,忽又有人來報,魯肅求見。
孫策皺了皺眉頭,遂召魯肅入見。魯肅走入,見周瑜、張昭、顧雍都在樓閣之內,頓時臉色一變,忙執手拜道。
“主公可是欲要謀害諸葛亮,以聯曹操呼!?今曹操驅眾南侵,若得荊州,將來必取東吳之地。今日在堂上,肅見主公亦知此理,為何突然又要變卦!?”
魯肅瞪目而喝,心裡暗暗慶幸,還好剛才早得諸葛瑾通報,否則大事晚矣。張昭聽言,遂出言駁道。
“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勝負難分。聯則易安穩當。何況我主必非欲降曹操,他日若得南郡、江夏,兼合長沙、桂陽,荊州臨江四郡皆屬我江東矣。即時以主公之勢,若曹操傾覆來攻,亦不見得能敗我東吳!!!”
魯肅刹然色變,急反駁道。
“君言差矣!曹操極善用兵,天下莫敢當。凡敢與對敵者,大多已曹操被殲滅。時下天下唯獨劉皇叔之部眾,敢與其舍命而搏。若能與荊州聯合,我江東則有泰山之靠,他日徐徐圖之,如何不能成以霸王大業?”
顧雍眯著晶瑩的眼眸,沉吟一陣,反駁又道。
“曹操勢大,縱使我東吳聯合荊州之眾,所聚兵力,亦不足以抗。倘若敗之,江南之地,主靈無限,皆受罹兵革之禍,即時江南百姓必歸怨於吳侯不識時務,至禍於此!
但若我東吳聯合曹操,荊州必敗無疑!江南百姓不但可避之一禍,我主又可得之南郡、江夏之地,何樂而不為哉!?”
“元歎奈何從懦夫之議耶?曹操乃世之梟雄,與其聯合,無疑是與虎為謀,加之其奪剿滅荊州之眾,其勢之大,如能翻手覆雨,無人可擋矣!”
魯肅苦苦又諫,話中亦無道理。孫策一時間,亦拿不定注意,投以眼色望向周瑜詢問。周瑜沉吟一陣,不知其心所思,與孫策謂道。
“主公不如明日先看諸葛亮如何對答,待議席散後,然後再召劉曄來見。看兩家誠意,再做定論。”
孫策聽言,微微頷首,遂令眾人離去。魯肅告退吳侯府後,並無歸其府宅,而是往館驛去了。吳侯府中從人看得,暗中報回孫策,孫策聽報,麵目冰寒,冷笑不止。
次日一早,在館驛之內。魯肅、諸葛瑾兩人又向諸葛亮叮囑道。
“孫劉兩家之事,事關重大。孔明今見我主,切不可絲毫冒犯。否則不但兩家結盟無望,甚至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諸葛亮已從魯肅口中得知,昨夜議論之事,不過卻是仍舊從容篤定,拂扇笑道。
“不必多慮。亮自會見機而變,決不有誤。”
諸葛瑾、魯肅聽言,方才安心,遂乃引諸葛亮至幕下。諸葛亮眼神爍爍,氣定神閒,早見張昭、顧雍、韓當、周泰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氣勢凝合,整衣端坐。諸葛亮見一眾江東俊傑,心中暗歎,把眼望去,目光如能看透人心,似乎要將堂上眾人心思,一一竊取。有一些人,與諸葛亮目光坦然直對,有一些人卻冷哼避過,亦有一些人以笑對之。諸葛亮暗暗打量一圈,心中已知哪些人物是忠義之輩,哪些人物是奸詐無膽之人。
諸葛亮嘴角緩緩地翹起,逐與人人一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已畢,坐於客位。江東眾臣見諸葛亮,目光如炬,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潔白鶴氅,手執鵝毛扇,身姿豐神飄灑,神態器宇軒昂,一看便知非同尋常之輩。
主張聯合曹操的張昭,看得暗暗吃驚,不欲讓其風采蓋過眾人,先以言挑之曰道。
“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昔年先生高臥隆中,有號臥龍。荊襄又有童謠傳言,臥龍鳳雛,得二人其一,可平天下!近聞劉皇叔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出山所助,以為如魚得水,虎添雙翼,思欲席卷天地,鯨吞天下。今為何見曹操將兵發荊襄,先生懼不能擋,來東吳求助。看來昔年童謠之言,不過是賺人耳目之謬論罷了。”
諸葛亮聽張昭暗暗諷刺,卻是微微一笑,自思孫策對張昭極其倚重,內事全聽於此人。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策。諸葛亮神色一凝,淡笑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