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馬良見諸葛亮處心積慮至此,心想牽連重大,不敢儘數拖出,凝聲而道。
“機伯你一味著急,卻不發覺軍師與二將軍皆性情大變,異於以往,此當中必是有計。郭奉孝韜略驚人,若非如此,又豈能瞞得過他!機伯稍安勿躁,靜觀其變,凡事自有軍師圖畫!!”
伊籍並非愚昧之人,其才智亦是不俗,當下聽馬良這一提醒,心中急意不由定了下來。伊籍細想一陣,又向馬良問道。
“季常才智過人,必是察覺計中事實,何不道與我知。亦好叫我落得心安。”
馬良聽罷,卻是搖首拒道。
“此事關乎整個荊州安危,良實不敢有所誤犯。言道至此,還望機伯莫要相逼。”
伊籍見馬良不願說出,亦不強人所難,作禮辭去後。伊籍心神仍舊不安,遂去見潘鳳。潘鳳聽從人來報,伊籍來見,自知今日發生如此大的變故,必會有人來問,當下便召伊籍而入。伊籍拜禮畢,急聲問道。
“軍師雖是無情,但時下已被二將軍奪其大權。二將軍何必將其遣回荊州?何況賊軍勢大,
近五萬大軍,就紮據在襄陽城二十裡外。又有郭奉孝為之籌謀劃策,倘若有個萬一,如之奈何?”
潘鳳聽言,卻無因此動容,反而向伊籍問道。
“眾人可有動靜?”
“多有心中不安者。”
潘鳳聽罷,鳳目一瞪,直逼伊籍。伊籍見難瞞過潘鳳,遂急又答道。
“亦有不少人,埋怨二將軍與諸葛亮那般,忒過情薄,不顧大局!”
潘鳳聽得實在,暗想此番騙過眾人,必能亦騙過那郭奉孝,當下笑道。
“哈哈。機伯不必過慮。此中大有深究,你自安心靜觀其變,不久之後,我軍便能大破賊軍!”
伊籍一聽,不由心神一震,暗道果如馬季常所料,此中當真是計也,暗思其之高見。伊籍遂即心安告退而出。
到了夜裡初更,潘鳳命一部兵士遣送諸葛亮回荊州,更是親自護送乘著諸葛亮的馬車出城門。荊州一眾文武趕來看望,諸葛亮於馬車內破口大罵不絕,狀若瘋狂。想昔日英氣逼人,揮手間,談笑自如,略施計策,便能將敵軍挫敗,殺得其片甲不留的絕世風流人物,竟然落得這般下場。眾人看得無不動容,唏噓長歎不已。
馬車漸漸遠去,潘鳳遂領眾人回城,當夜命人放出張飛。張飛知得諸葛亮被潘鳳奪了大權,遣回荊州,大感解恨,竟是拍掌叫好。
林一吉一一看得眼切,當下遂命心腹兵士趁亂報予郭嘉。到了夜裡三更,一部曹兵斥候又是趕到城外,原來郭嘉亦想今日襄陽城內必有大變故,故而命斥候來取情報。
卻說曹兵斥候發出暗號後,林一吉的心腹兵士,立馬射出箭矢。曹兵斥候取得,速勒馬趕回寨內稟報郭嘉。
郭嘉夜坐帳篷,等了一夜,卻是精神抖擻。忽然,一斥候在帳外求見。郭嘉一雙充滿智睿神采的眼眸,迸射兩道光芒,似乎比那案上的燭光更為璀璨。
少頃,斥候入帳,將插有密信的箭矢,遞交與郭嘉。郭嘉接過,賞賜一番,便叫其退下。待斥候退走,郭嘉迫不及待地取下箭上密信,細細觀之。
隨著郭嘉的目光不斷地移走,臉上的喜色愈來愈濃,就於幾案上翻覆將書看了五六回,確認這著實是林一吉的字跡,當下大笑不止。
“哈哈哈哈!!!好!好!好!此番實乃天助我得荊州也!!!”
且說程昱見昨夜張飛敗走而退,亦猜得今日襄陽城內必有變故,心裡想著戰事,一夜難寐,正欲趕來見郭嘉,看可有軍情回報。程昱剛走到郭嘉帳前,便聽得郭嘉的笑聲。程昱聽得,大喜過望,不等軍士稟報,就衝入郭嘉帳內,急急問道。
“奉孝可是有軍情回報!?難不成諸葛亮已斬了張翼德,潘無雙為其弟報仇,亦斬了諸葛亮。此時襄陽城正是一片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