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一聽,麵色一緊,急說道。
“可曹老賊已得荊州,與我東吳共分長江之險,如何擋之?”
陸遜聽了,淡然一笑,不慌不急地說道。
“魯公不必多慮。所幸老賊兵馬大多都是北方之人,怎得我等南方熟悉水性。何況老賊陸地作戰,雖是天下一絕。但若論這水戰,普天之下,誰敢與我東吳兵馬爭鋒!?縱然曹老賊使百萬兵馬而來,我亦不懼!!”
若是了解陸遜的人,定會知道陸遜並非那喜愛大放厥詞的無謀之輩。但陸遜此時敢下如此狂言,一者自然是為激奮軍心,二者則是陸遜心知曹操如今並無百萬之眾,最多有三十萬餘兵馬,而其中曹操起碼要保存一半兵力,來提防西唐。所以曹操頂多來召集十三四萬餘兵馬來攻打江東。如此一來,縱然此下江東兵力不多,陸遜卻有足夠的自信,在長江之下抵擋曹操的兵馬!
陸遜此言一落,眾皆壯之。孫權一雙碧目,猛地射出兩道絢麗精光。魯肅扶須而笑,望著陸遜的眼神裡儘是欽佩之色。一旁呂蒙縱聲笑道。
“伯言所言極是!!論這水戰,我等江東兒郎,便是這水中龍蛟,倘老賊敢來,必教其片甲不留!!”
孫權亦是笑起,一陣笑聲後。孫權沉了沉色,遂又與陸遜問道。
“那依伯言之見,當下該當若何?”
陸遜皓目生輝,凝聲而道。
“丹陽城險,頗有錢糧,可以久守。我可引一軍到丹陽屯住。主公自回江夏,整頓戰船,收拾軍器,為掎角之勢,可以抵當曹操。若共歸江東,則勢反孤矣。”
魯肅聽了,微微頷首道。
“伯言之言甚善。當是如此。”
孫權聽魯肅亦是認同,當下心裡一定,遂依陸遜所言而行。於是陸遜帶領呂蒙、淩統等將先往丹陽。而孫權則率領甘寧、魯肅等一眾文武望江東而去,準備整頓兵馬,以抗曹操。
卻說曹操聽聞東吳連番有兵馬來援,心知孫權以困龍升天,難以再追,遂先屯兵而候。當夜,曹操聚眾於帳內商議。曹操那雙如能吞天般的細目,發著陣陣駭人光芒,向眾人問道。
“如今孫權已逃回江東,孤欲趁勢攻克東吳,鏟除孫氏。依諸公之見該當若何?”
時郭嘉因雙腿殘疾,不宜隨軍追殺吳兵,曹操故令其留在壽春歇養。當下郭嘉不在,賈詡便是曹操麾下的首席謀士。賈詡沉了沉色,遂出席作揖,與曹操謂道。
“今孫仲謀已回江東,必整頓兵馬,以防我軍乘虛而入,是滋蔓也。但此事卻不可行之過急。時下我軍初得荊州,人心未定。主公可撤往荊州,一麵穩定局勢,一麵調撥兵馬,整備船隻,以備渡江與東吳水戰。”
曹操聽了,微微頷首,心裡亦有此意,不過卻有幾分顧慮,又是問道。
“可東吳人馬素來善於水戰,孤之雄師,雖名震天下,但卻多於陸地作戰。若在長江與吳兵作戰,隻怕難以取好。”
賈詡聽聞,神色一沉,躊躇一陣便是說道。
“主公不必多慮。荊州乃江南之地,時年劉景升常與江東作戰。荊州必有不少善於水戰之將。主公可以威德相召,彼必蜂擁來投,即時主公便在江上操練兵馬,待以時日,再一舉破之。”
曹操聞言大喜,遂依賈詡之言,先撤軍而往荊州。隻留下張頜統領一萬精兵,把守渡口,以備日後與東吳開戰,以作呼應。
旬日後,曹操趕至荊州,安民已定,釋之俘虜,其餘眾官,各有封賞。曹操又派人於各郡傳令,征集擅於水戰之將,不少荊州將士紛紛相投。曹操大喜,各做封賞,待整軍完畢,又從中原各郡調來兵馬,計點馬步水軍共十六萬餘,詐稱二十萬,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西連荊、峽、東接蘄、黃、賽柵聯絡百餘裡。曹操兵威大震,就在長江岸上操練兵馬,大有鯨吞天下之勢。
東吳細作打探回報,江東大驚。時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自刎,曹操欲以王侯禮祭葬之。喪事正舉,孫權聽得周瑜逝世,慟哭不絕。江東諸臣,無不痛心疾首。周瑜可謂是東吳之頂梁支柱,如今人亡,如若柱斷,東吳社稷岌岌可危。周瑜之妻小喬,遣人送來周瑜遺囑。孫權聞之,麵色一變,急拆信而觀之。
信中如此寫道。
“瑜幸蒙孫氏知遇之恩,望能效死而報之。先主孫伯符,乃瑜之義兄,曾立誓言,安國而平天下,誅除亂世諸雄,以定江山。先主慘死曹操之手。瑜痛恨在心,切在複仇。卻見江東不穩,先主遺囑,教瑜以扶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