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
此中實則進往陳倉軍乃是掩護,出祁山方乃奇兵。進往陳倉軍,需引大部兵馬,與雍州兵馬對峙,不必急攻。出祁山兵則在兩軍對峙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長安。若能奇兵奏效,大事可濟也!”
諸葛亮話畢,華雄神色一凝,速速問道。
“如若這般,軍師欲如何調配?”
就在華雄話音剛落,忽有兵士來報,法正、馬良兩人在殿外求見。原來諸葛亮未雨綢繆,恐緊要時刻,帳下無謀士可用,遂教人早前通報,召來法正、馬良二人。須臾,兩人已至,神色略顯萎靡,但亦有濃濃喜色。兩人喜的自然是諸葛亮攻克南鄭,至於為何神色萎靡,諸葛亮已然知也。諸葛亮想兩人默默投去一個眼色,兩人會意,連忙強打精神,紛紛作禮而拜。諸葛亮哈哈而笑,連忙扶起二人,笑道。
“孝直、季常到此,亮可無慮也!”
於是諸葛亮教張飛為三軍統將,法正為軍師,馬良為副軍師,潘平為副將,引二萬五千大軍,一同殺往陳倉。諸葛亮則與華雄、馬岱一同,引精兵五千,取斜穀小道,出祁山,奇襲長安。諸葛亮調配已定,忽然神色一凝,教軍士取來劍印,交與法正而道。
“見此劍印,如見蜀王親臨。孝直執此劍印,時下乃危急存亡之秋,容不得絲毫錯犯,若有人不聽將令,孝直不必留情,憑此劍印,無論身份、軍職,可斬軍中一乾人等!”
法正一聽,又是惶恐又是感動,連忙雙手而接。諸葛亮微微頷首,遂望向張飛,猝然做出一個眾人皆無所料,無比驚異的舉動。隻見諸葛亮凝神鄭重,向張飛拱手作揖一拜。張飛神色大變,連忙扶住諸葛亮。諸葛亮輕輕招手,柔聲而道。
“漢室能否匡扶,蜀漢能否強盛,全在此舉。還望翼德收斂脾性,切莫任意妄為,倘若此舉功成,西唐勢必滅矣。如此一來,潘公大仇得報,兼之又能使得我蜀漢置之死地而後生,勢力更勝以往。但願翼德事事聽從孝直、季常兩人所言,此實乃我蜀漢之幸也!!”
諸葛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張飛聞言,臉上戾氣頓消大半,跪伏於地,凝聲叩首而道。
“張飛定當遵從軍師教誨!!”
“好!好!好!如若翼德能聽孝直、季常所言,憑你不亞於項籍之勇,區區陳倉小城,何足掛齒!?你等切要謹記,但將觀其變。若十日之內,未見彼軍兵撤,定然是奇兵未能奏效,你等當隨機應變,速速奮起進攻,攻破陳倉,殺入長安!”
諸葛亮連聲道好,又與張飛、法正、馬良三人細細吩咐。三人得令,自當謹記在心。諸葛亮吩咐已畢,便教諸人散去,唯獨留下法正、馬良。須臾,殿內隻剩下三人。諸葛亮長歎一聲,與法正、馬良問道。
“王上可是已知潘公逝世之事?”
法正一聽,想起劉備那蒼白淒慘的樣子,臉上不覺露出幾分痛楚之色,頷首而應。諸葛亮一見,又是歎了一聲,閉起雙眸,低聲又問。
“王上尊體安好?”
法正與馬良對視一眼,不敢隱瞞,兩人遂將前事一一告之。
卻說數月前,在梓潼城內。劉備聽聞潘鳳屢屢受傷,正於關中抵抗關羽大軍。當時諸葛亮已領兵望巴西救援。劉備心想,諸葛亮智多如妖,潘鳳自然無慮,因而劉備便壓住慌意,靜候捷報。
忽一日,劉備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腦海裡猝然回想起數十年年前,他與潘鳳、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一幕。劉備不知此乃凶兆還是吉兆,連忙派人前往巴西打探軍情。至夜裡三更,劉備仍舊不能寧睡,起坐內室,秉燭看書,忽然覺得神思昏迷,不知不覺便伏幾而臥。
突兀,就室中起一陣冷風,燈滅複明。劉備渾然驚醒,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頓時大驚失色,
急聲問道。
“何方宵小,夤度孤之內室有何要事!?”
那人卻不回答,低頭歎氣。劉備疑怪,若是以往他早一聲令下,叫人擒下此人。可劉備並無如此,全因他有一種怪異的感覺,此人與他有著莫大的乾係。劉備凝聲又問。那人仍舊歎氣不欲。
劉備心裡一急,自起視之,那人竟是遠在數百裡外的潘鳳。劉備心覺詭異,又見潘鳳於燈影下往來躲避。劉備隻覺渾身肉顫心驚,一絲極度不祥的預感忽然在心頭湧起,嚇得劉備滿臉蒼白無色!
劉備急奔而出,招手疾聲問道。
“無雙,無雙!你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孤與你情同骨肉,世上至親,你因何回避?”
哪知劉備踏步追出,潘鳳卻越走越快,身影飄忽不定,歎聲而道。
“兄長莫要再追,弟失了荊州,無顏見你了!”
潘鳳話畢,冷風驟起。說也奇異,潘鳳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劉備急得如有燃眉之急,渾身刺痛揪心,竭斯底裡地吼道。
“二弟!!莫要離開!!孤不可無你呐!!”
卻見劉備在幾上猛然彈起,滿頭大汗,淚流滿麵,臉色無比驚恐,這才知道剛才之事,乃是一夢。時正三鼓。劉備大疑,強穩慌態,急出前殿,召許靖前來,問可有巴西戰報傳回。許靖見劉備如此惶急,連忙安撫。又說此下武鄉侯剛往救援,豈有如此之快,有戰報傳回。又言武鄉侯才智超群,定然能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