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魏齊解下相印交給須賈,叮囑了幾句,便離開大梁,前往趙國邯鄲。由於趙惠文王甍,趙國還在舉行國喪。平原君身為趙惠文王的同母弟,加上又是趙國的相邦,還是趙王的叔父。趙國的國政、外交,都落在他一人肩上。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第三個兒子。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代安君、老相邦肥義等人罹難。這場宮變,也導致趙國大量的將帥之才的人,流亡諸侯。
權臣公子成、李兌專權,又排除異己,打壓效忠趙武靈王和代安君之人。其中樂毅、劇辛、馬服君趙奢流亡燕國;樓緩等人滯留秦國;田不禮等人流亡宋國;鶡冠子、龐爰等人則隱居山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也就戛然而止。
沙丘宮變之後,趙惠文王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避免權臣公子成、李兌,謀奪趙氏江山,封自己的同母弟為平原君,共同處理政務。趙惠文王、平原君,韜光養晦十幾年,除去權臣李兌,繼承父兄之誌,捍衛趙氏江山。
話說,趙武靈王的三個兒子都不簡單。代安君公子章繼承了趙武靈王征戰疆場,開疆拓土萬丈豪情和雄心壯誌;趙惠文王繼承了趙武靈王的為君、用人之道。平原君繼承了趙武靈王不拘一格好賢之風。
孟嘗君贍養門客之風,也被平原君傳承。故而,平原君也是孟嘗君之後,以善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及至後來,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這日,平原君剛忙完手頭上的工作,回到府邸。一人來到平原君跟前道“平原君,有人請見。”
平原君一邊往府邸走去,一邊問道“何人要見我。”
“魏相。”
“你說什麼。”平原君停了下來,用不可思議地眼光看著他,問道“魏相,怎會來見我。”
“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
“魏相身在何處。”
“正在正廳。”
“好。”平原君說完,大步走向正廳。人未至,聲先行,高聲道“魏相,來我府邸,真是蓬蓽生輝啊!”
話語剛落,平原走了進來。魏齊見了,忙道“平原君,彆來無恙。”
平原君伸手道“魏相請坐。”
魏齊忙道“平原君,請。”
平原君和魏齊寒暄幾句,問道“魏相,乃一國之相,怎麼會來邯鄲,拜訪我。”
魏齊恭維道“平原君好士之風,不弱於齊國的孟嘗君。所以我來投奔平原君。”
平原君被魏齊推崇能與孟嘗君比肩,心中大喜,忙道“孟嘗君何許人也,我怎能與之相比。魏相,抬愛我了。”
魏齊接過話來說,“遙想孟嘗君何其厲害的人物,晚年也太淒慘了。我為他的命運感到悲戚啊!”
平原君感同身受,也道“魏相所言甚是。孟嘗君一生充滿傳奇。年少被棄,成年後不但改變被棄的命運,還繼承宗主之位。不僅如此,還兩次為魏相,西入秦國為秦相。孟嘗君依靠雞鳴狗盜之輩,逃離秦國,回到齊國。”
魏齊也道“孟嘗君的功業遠不於此。”
“不錯。”平原君想起孟嘗君取得的功業,稱讚道“孟嘗君回到齊國,齊閔王以他為齊相,率領韓、魏擊破秦國函穀關。能破秦國函穀關者,唯有孟嘗君一人耳。孟嘗君之名,天下諸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平原君說的是。”魏齊也道“五國伐秦,加上義渠,皆不能破秦函穀關。孟嘗君為齊相,竟能率領韓、魏攻破秦國函穀關。可惜啊!人有旦夕禍福,孟嘗君因田甲之亂,被齊閔王猜忌,流落魏國,畢生與母國為敵。及至華陽一戰,因舉薦不利,被魏王免去相位。孟嘗君回到封地,鬱鬱而終。唉,人生富貴,也不過如此。”
“孟嘗君已成過去,這些事,我們就不說了。”平原君話鋒一轉,問道“魏相乃一人之下,怎會來趙國邯鄲,投奔我。魏相,你玩笑開得有點大了。”
不僅平原君不信,就連魏齊本人也不相信。前不久,自己還是魏國的相國,位居一人之下,聲名、權勢、財富都有。然,不過旦夕之間,卻流亡他國,成為喪家之犬。
魏齊唏噓少許,也不瞞平原君,哀傷道“平原君非我開玩笑,我真的是來投奔你。”
平原君見他不像是開玩笑,神情嚴肅地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魏齊長歎一聲,語調悲涼道“魏國,我是呆不住了。”
平原君越聽越糊塗,問道“你是魏相,怎會在魏國立不住腳。魏相,遇到了什麼事。不妨說來聽聽,我能為你做什麼。”
魏齊製止心中湧出的悲涼,一字一句道“平原君可知,秦王廢太後、逐四貴之事。”
“你說什麼?”平原君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著他,問道“秦王廢太後、逐四貴,這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魏齊見秦國朝政發生的變化還沒有傳到趙國,又道“秦王廢掉太後,驅逐穰侯、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
平原君聽到這個消息,太震驚了。但他很快平息自己的那顆心。魏冉三度為相,邦交與趙國交好。秦國能夠有今日之功,與魏冉的努力分不開的。然,魏冉被廢,那麼新任的秦相,會不會對趙國不利。
平原君見秦國朝政變化,忙道“穰侯被逐,何人為相。”
魏齊吐出兩個字,“範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