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趙太後見諸臣有的人請戰,有的人主張將魏齊人頭送去秦國講和,還有的人靜默不言。這座大殿有很多人都在等著看這對孤兒寡母的笑話。趙太後也不表明自己的心裡所想,委屈道“此乃國家大事,我一個婦道人家,怎能做主。”
平陽君道“魏齊的生死,關係到我國的江山社稷,還請太後做主。”
諸臣也道“請太後做主。”
趙太後見諸臣之意,表麵上是劍指平原君,其實那道劍是指向的自己。趙太後心裡明白,卻不能明說,頭疼道“魏齊來趙的事情,平原君已經跟我說了。我也沒覺得接納魏齊,有何不妥。?平原君說得不錯,難道秦國要我國任何人的頭,我們也送去不成。誅殺魏齊事小,送他去秦國,這事可不小。我一個婦道人家也知道,這是不可取的。秦國趁先王甍逝,出兵伐我,讓人難以容忍。你們難道想先王走得不安寧,英明被我們所毀?”
諸臣見趙太後這般說,跪拜道“臣,無能。”
趙太後往大殿看了看,見一人在這場宮廷爭辯,靜默不語,問道“虞卿,大家都說了這麼多。你來說說,此局應該怎麼解。我和王上應該聽平原君的,還是聽平陽君的。”
虞卿是聰明人,可不想蹚渾水。平陽君、平原君在趙國的地位如何,他豈能不知。他無論支持誰,總會得罪另一個人。但他心裡還是偏向平原君。他認為平原君主張抗秦,保護魏齊,還有趙氏的風骨。然,平陽君等人之語,令人感到不舒適。
虞卿也想知道趙太後是什麼意思,不答反問道“太後和王上是什麼意見。”
趙太後想要這位上卿出個主意,卻沒想到他把皮球提給了自己,無奈道“我在問你話,你怎麼能反問我。”
“臣,聽太後和王上的意見。”虞卿見趙太後雖是女兒身,但麵對這種情況,還能鎮定自若,應對自如,也佩服不已。虞卿的回答,巧妙地避免了趙太後的問題,也避免了在平陽君、平原君二人之間左右為難。
趙太後知道此人有想法,也是有才能之人。否則,他也不可能一拜趙王,得百金。複拜趙王,得上卿的尊崇。想當年,藺相如也是因為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才得到趙王封為上卿。
此人,言談舉止,處處透露出謹慎,是因為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說錯了話,得罪了人。當下,趙太後不逼他,也不能跟他裝糊塗,表明態度道“我想打,但害怕打不贏秦國。不打,又辱沒了先王的英明。打,與不打,著實難以決定。諸位,你們怎能把這個問題交給我一個婦道人家。”
趙太後說完這句話,往大殿顯赫的位置看了一下,心想“若是藺相如在就好了。麵對眼前這種局勢,他定能有辦法。”
虞卿已經琢磨出了趙太後心中的真實想法,忙道“太後,臣有一計。不用交魏齊、也不用和秦國開戰,我們也能退敵”
趙太後問道“什麼辦法。”
虞卿正色道“我們結盟齊國,對付秦國。”
趙太後故意拖長語調道“結盟齊國?”
虞卿點頭,表明自己沒有說錯,趙太後也沒聽錯,又道“秦國向來是持強淩弱。我們結盟齊國,秦國見了,忌憚齊、趙之盟,便不敢伐我國。不戰,我們就能擊退秦國。”
趙太後想了想,問道“這個主意是好。我有個問題?”
“太後請說。”
趙太後放緩語氣問道“我們結盟齊國,齊國會答應嗎?”
虞卿道“這就要看太後了。”
趙太後先是一愣,然後又問,“我能做什麼。”
虞卿語調溫和道“太後和齊王之間的關係,眾人皆知。太後以國書勸齊王,恐怕不能成功。若以家書的形式,齊王也不好駁了太後的麵子。”
趙太後想起故國兩個字,眸色之中多了幾分溫柔。又想起了齊王,心裡泛出了層層漣漪。她不想辱沒先王的英明,也不想毀了王兒的名聲。她要守護先王的英明,捍衛王兒的名聲,那就隻能和秦國開戰。
聯齊抗秦,趙國就不是孤立的對付秦國。這個計策,也是最好的選擇。趙太後往趙王丹看了一眼,問道“王兒,你是什麼意思”
趙王丹也不想向秦國低頭,但又不能自己做主,恭順答道“孩兒,聽母後之言。”
趙太後點了點頭,又將目光落在諸臣身上,?“傳令下去,與秦開戰,並聯齊抗秦。”
平原君等人見趙太後和王上站在自己這邊,忙道“太後、王上,聖明。”
平陽君等人見了,也不能扭轉局勢,隻能出聲擁護。趙王丹聽得諸臣的擁護之聲,眼神看向趙太後,問道“母後,我們應該以何人為使,前往齊國締結盟約。”
趙太後見王兒那道眼神就已經猜到王兒心中有合適人選。其實,她也有合適人選。既然王兒問了,她就送個人情,不答反問道“王上認為應該以何人為使。”
趙王丹唇角含笑道“孩兒,推薦虞卿。”
趙太後心中最佳人選是藺相如。然,藺相如年邁,身體也不行,又堅持為先王守靈。其他人去,她又不能放心。趙王丹相中了虞卿,這個計策是他本人獻的,確實是最佳人選。
平原君見太後有些遲疑,也道“臣,也推薦虞卿。”
趙太後見王兒和平原君都推薦虞卿,正色道“虞卿,這個主意是你獻的。入齊締結盟約之事,王上和我就拜托你了。虞卿,你可願意入齊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