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虞卿、魯仲連,辭彆齊王田法章,並肩走出大殿。魯仲連走出大殿,神色極其放鬆,抬頭看著天空,叫苦道“怎麼倒黴的事,都給我遇見了。”
虞卿看著他刨了一個坑,把自己埋了,還怨天尤人,忍不住大笑。魯仲連見他笑得太過分,喊道“你笑什麼。”
“活該。”虞卿罵道“誰叫你出的這個餿主意。”
魯仲連被對方的話,憋出內傷,也不與他爭個高下。翌日,魯仲奉齊王之命,去了趙國,並在宮中見到了趙王丹和趙太後。魯仲連見了趙太後,行禮道“外臣魯仲連,拜見太後。”
虞卿也道“臣,拜見太後。”
“不必多禮。”趙太後抬手道“請坐。”
“虞卿,出使齊國,辛苦了。你也坐。”
魯仲連、虞卿回禮,紛紛落座。趙太後問道“齊王,身體怎麼樣。”
“回太後,吾王身體安好。這是吾王讓我送給太後的國書,這是吾王的家書。”魯仲連卻沒想到趙太後第一句話不是問齊、趙結盟,對抗秦國之事。反而是關心齊王的身體。
“這我就放心了。”趙太後接過家書和國書,也不啟封,又道“齊國的收成怎麼樣?百姓過得,好不好?齊王過得好不好?”
趙太後三問,卻先問收成,再問百姓,最後才問齊王。魯仲連聽了有些不高興,卻依舊平靜地答道“外臣奉吾王之命,前來邯鄲向太後問好。太後不先問吾王,卻先問收成、百姓。外臣愚鈍,太後怎能把低賤者放在前頭,把尊貴者放在後邊呢?”
“話不是這樣的說。”趙太後心平氣和地道“沒有收成,靠什麼養活百姓。百姓過不下去了,國家豈能安穩。沒有百姓,怎會有君王。哪有舍棄根本而問末節的呢。”
“太後所言甚是,是外臣鄙陋。”魯仲連見趙太後所說,包含了儒家孔仲尼之說‘民貴君輕’,又有儒家孟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趙太後之言,倒是讓他無法反駁。
趙太後笑了笑,能和母國的人說話,這種感覺真好,又問道“我聽說齊國有位隱士叫鐘離子,他替君王養活百姓,為什麼現在還沒有成就功業。”
魯仲連答不上來,愧色道“太後所說,外臣不是很清楚。”
趙太後也不為難他,又問道“我還聽說,齊國有位叫葉陽子。他主張憐恤鰥寡孤獨,救濟窮困不足,替齊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
“吾王用人之道,外臣不敢過問。太後所言,外臣不是很清楚。”魯仲連臉色難堪,卻也不發作。畢竟趙太後說的,卻是在理。
趙太後也沒覺得那裡不對,認為是在嘮嗑著家常,又問道“我還聽說,齊國北宮家有個女兒,叫什麼來著。”
魯仲連接話道“嬰。”
“對,就是她。”趙太後問道“至老不嫁,以養父母。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齊王褒獎?”
魯仲連答不上來,也就閉口不說話。
趙太後想了想,又道“於陵子仲,還活著嗎?”
魯仲連來趙,還見過他,回道“活得好好的。”
趙太後臉色突變,問道“這個人,怎麼還能讓他活著。”
魯仲連不知趙太後為何會變色,故作糊塗道“趙太後這話是什麼意思,外臣聽不明白。”
趙太後怒道“此人,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齊王怎能讓他活著。”
魯仲連倒是知道這樣的人是靠什麼,立足齊宮,卻不明說,無奈道“外臣不敢問,也不敢說。”
“齊王,真的是老糊塗不成。鐘離子、葉陽子,為國為民的賢者,不得重用。北宮之女,孝道不被表彰。卻重用子仲這樣誤國之人。”趙太後埋怨道“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恢複先祖的千秋基業呢?”
魯仲連聽趙太後之言,明銳地發現。趙太後深在趙國,卻洞悉齊國政治民情,更了解齊王。還能明察賢愚是非,又懂得愛民。眼前這位太後,也不簡單啊!難怪趙惠文王甍逝後,趙國諸臣會讓趙太後主政。
如此看來,趙太後還是一位,能聽臣下意見,還有遠見卓識,又能和睦相處。魯仲連想不明白,為何趙國臣子,會害怕這位太後呢?
趙太後見自己說的太多,歉意道“很久沒有看見故國來人,就多說了幾句。這位使者,可彆嫌棄我這個老太婆嘮叨。”
魯仲連真誠道“能夠聽到趙太後這番言論,臣,不枉此行。臣也會將趙太後這些話,轉達給吾王。”
“我一個婦道人家,胡說八道。你也彆當真。”趙太後說著,拆開家書。趙太後見著齊王的字跡,想起齊國那些事,眼角有些濕潤。趙太後穩定心神,又拿起齊國的國書看了看,神色驟變。
魯仲連也察覺到趙太後神色不對,用眼神詢問虞卿。虞卿卻裝作沒看見,因為他就知道,趙太後得知讓長安君去齊為質就會是這種表情。若非魯仲連這個外臣在,趙太後定會勃然大怒。
趙太後放下國書,抑製心中不快。她怎能讓齊使窺探出趙國的朝政,還有自己的態度,語調溫和道“齊使,你辛苦了。先下去歇息。”
魯仲連感覺到氣氛不對,行禮之後,逃之夭夭。
魯仲連走後,趙太後壓下心中地不快,問道“虞卿,魯仲連是什麼人。”
“他是齊國,狄邑人。”虞卿本以為趙太後看了國書,會大發雷霆,沒想到趙太後會問魯仲連是什麼人。
趙太後問道“他官居幾何。”
虞卿道“他是齊王的客卿,但愛雲遊,不愛在朝堂為官。此次去齊國,我也沒想到會遇見他。”
“哦。還有這樣的人。”趙太後對齊使充滿了興致,又道“此人有何能耐。”
“臣隻知道他助安平君複興齊國,一書下聊城。”虞卿將自己知道的,以最簡短的語句,說了出來。
“哦。如此說來,此人不簡單啊!”趙太後聽了,更來了興致,“我倒想聽聽,他是如何助安平君複興齊國。他又是如何一書下聊城。”
平原君與齊國打交道也不少,見趙太後想知道魯仲連之事,接話道“太後,此人,我也略有所知。安平君田單,以即墨為據點,以火牛陣解了燕國數年圍城之危。又以摧枯拉朽之勢,收複失地。安平君所到之處,皆叛燕歸齊。然,安平君也遇到難題。”
趙太後問道“什麼難題。”
平原君道“安平君收複失地,兵峰抵達狄邑,打了三個月都打不下來。”
“狄邑是座小城,安平君竟然久攻不下。”趙王丹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平原君道“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
趙太後問道“虞卿,你可知道。”
虞卿答道“臣隻知道,安平君攻狄邑,三月不克。魯仲連求見安平君,並教他破敵之策。魯仲連對安平君說了幾句,狄邑就被攻克了。”
“他說了什麼,竟能助安平君攻克狄邑。”趙太後也覺得此人能耐也太大了,安平君用武力打了三個月都打不下來,卻聽了對方幾句話就攻破了狄邑。
虞卿也不知道魯仲連說了什麼,他也沒問,搖頭表示不知。平原君接話道“他說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他說的那些話,對安平君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安平君攻克狄邑的關鍵。”
趙太後點了點頭,也認為此人對安平君很重要,又問道“一書下聊城,又是怎麼回事。”
平原君答道“安平君攻克狄邑,又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收複疆土。抵達聊城,卻又攻不克,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