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英烈傳!
燕國趁著秦國攻趙,趁火打劫,出兵南下犯趙。代郡郡守許曆一邊派兵抵抗,另一邊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回邯鄲。然,趙國邯鄲給他的命令是堅守勿擊,不要擴大戰事。
話說代郡郡守許曆,其父許鈞是跟隨趙武靈王攻伐中山時,獨領一軍。沙丘宮變,許氏一族也遭受到打壓。及至趙惠文王除去權臣,善待父輩的功臣。然,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想要成為一軍之將,必須經過嚴格的選拔,以及戰功。這時的許曆,也不過是趙國一名百夫長。公元前270年,秦國攻伐趙國閼與。趙惠文王召集廉頗、樂乘等能征善戰之人詢問,是否救閼與。
廉頗、樂乘等人皆主張,不宜救閼與,應該將兵力重點防守邯鄲。趙奢見趙惠文王不甘心,又忌憚秦國的實力,以‘狹路相逢勇者勝’規勸趙惠文王,不能將閼與之地棄之不管。趙奢的主張與趙惠文王不謀而合。於是,趙惠文王就破格提拔趙奢,以他為將,救援閼與。
閼與之戰,趙奢出奇計、長途奔襲作戰,趙國大勝,秦國慘敗。趙國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趙奢因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許曆也因為獻計有功,被封為國尉。許曆用戰功,重新找回了許氏先祖的尊嚴和榮耀。隨著北疆局勢不穩,趙惠文王調許曆去代郡,負責北疆戰事。
趙惠文王甍,趙國新舊政權換助,邯鄲正處於多事之秋。加之,秦國犯趙。燕國來犯,趙國堅守勿擊,不擴大戰事,許曆尚且能夠理解。可,趙國擊退了秦國,卻不見趙王下達新的政令。
好在,許曆是有謀略,穩重之人。他雖不見趙王下令還擊燕國,收複疆土。但他還是兢兢業業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代郡的文臣武將在他的率領下,各司其職,武將也戒驕戒躁。
這日,許曆指揮將士,擊退了燕國一次又一次進攻。隨著,夜色的降臨。戰事,總算暫時結束。此時,一騎快馬的到來,打破了夜色的平靜。
許曆展開斥候送來的國書,看著國書上的內容,大喜道“諸位,王上,調派大軍北上。不日,我們就可以出擊燕國,收複疆土。”
“太好了,忍了這麼久,總算可以主動出擊。”諸將聽聞大軍將至,可以主動出擊,收複疆土,憋了很久的怨氣,紛紛請戰。
副將趙均問道“郡守,是馬服君領兵前來嗎?”
許曆搖頭道“不是。”
又一人道“郡守,是廉頗老將軍來了?”
許曆道“也不是。”
一人道“樂乘將軍?”
“不是。”許曆搖頭道“是安平君田單。”
“什麼。”諸將聞言,一片聒噪。諸將想不明白,怎麼會是安平君田單領兵。
許曆本以為自己可以見到老朋友馬服君趙奢,卻也不曾想到領兵的人會是安平君。趙均誤以為自己聽錯了,忙問道“安平君是齊國人,怎能率領我大趙男兒北擊燕國。這豈不是說,我大趙無人乎?”
諸將聞言,也是忿忿不平,迎合道“王上以安平君為將,豈不是說我趙國無人可用。”
“好了。”許曆雖想不通王上此舉是為了什麼,但也極力約束部將,語調溫和道“王上以安平君為將,自有打算。安平君的名聲,我不說,你們也知道。北伐燕國,有安平君助我,燕國豈能不破。”
諸將想想也是,安平君可是燕國的噩夢。有他相助,趙國定能擊敗燕國,收複疆土。再者,許曆在軍中素有威望,諸將也不在有不滿的情緒。
許曆安撫住了諸將,厲聲道“諸位,安平君尚未抵達戰場之前,我們要守住疆土,不能讓燕人前進一步。”
諸將齊聲領命道“喏。”
諸將走後,一人壓低聲音道“父親,你怎麼了。”
許曆單手支撐著額頭,語調疲憊道“可能是因為阻擊燕國,太累了。”
“父親。”許謖問道“莫非是王上以安平君為將,另有隱情。”
許曆雖什麼也沒說,卻被自己兒子察覺,也不瞞他,輕聲道“安平君是齊國國相,也是齊國的柱石。按理說,安平君是齊人,卻替趙出征。你就沒覺得有什麼奇怪之處?”
“父親所說,也是孩兒想不明白的。”許謖見父親看國書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了。
“我們身在代郡,遠離邯鄲。邯鄲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也不能第一時間知曉。”許曆吸了一口氣,又道“先王甍,新王繼位,太後主政,平原君為相。這些時日,邯鄲發生了很多事。”
許稷道“孩兒還聽說,魏相魏齊亡趙,投奔平原君。秦國趁機,出兵伐我。我國也丟了三座城邑。”
許曆道“你說的不錯。為了應對秦國,左師觸龍規勸太後,送長安君去齊國為質。趙、齊結盟,方擊退了秦國。”
“父親說什麼?”許謖楞道“太後將長安君送去齊國?孩兒記得,長安君是太後最喜愛的小兒子。”
“太後雖是女兒身,但她的氣魄、胸襟,比得過很多男兒。麵對國家有難,太後懂得取舍。”
“父親。”許稷問道“邯鄲有太後、平原君、老相藺相如等人,安平君怎會替我國,北伐燕國。莫非安平君是為了大義,維持天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