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見秦王不在因為憤怒失去理智,心中著實高興,語調不高不低道“王上放心,我國有武安君。趙國,不是我國的對手。”
秦王稷搖頭道“我國有武安君,趙國有馬服君,還有都長君。我國與趙國對戰,鹿死誰手,難以預知。”
範雎問道“王上莫非是不想伐趙,忍下這口怒氣。”
“寡人揍趴了韓國,打倒了楚國,吊打了魏國。天下諸侯,寡人皆不懼,何懼趙國。豎子欺我,寡人豈能忍之。”秦王稷語調不高,卻也表明態度,趙國非打不可,“寡人不伐趙,則已。一旦,對趙國動手,就要趙國知道,秦國的厲害。”
範雎道“王上所言甚是。趙國和我國不分伯仲,我們不打,則已。打,就要將趙國打趴下,不敢與我秦國為敵。”
“寡人也是這般想的。”秦王稷眉宇高挑,又道“武安君,對上馬服君。寡人也不知道,有幾成的勝算。”
“臣給王上帶來一個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
“趙國的馬服君病逝了。”
“你說什麼?”秦王稷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範雎,又道“敗我秦國,名震諸侯的馬服君死了。”
範雎點頭道“是的。趙國的馬服君死了。”
秦王稷問道“馬服君死了,寡人怎能不知。”
範雎答道“臣也是從邯鄲友人哪裡得到了這個消息。”
秦王稷追問道“馬服君是這麼死的。”
“趙太後甍逝不久,馬服君染上了重疾。不久後,馬服君病故。”
“寡人怎麼一點都沒有收到消息。”
“趙太後甍逝,趙國內政已然不穩。馬服君去世的消息,流傳出來。趙國國政更加混亂。趙國為了維持國政,提防諸侯趁勢伐趙,有意封鎖了消息。”
“此消息,來源可正確。”
“臣派人去邯鄲,秘密打聽消息。馬服君病故,葬於惠陵之則。馬服君的子嗣,穿喪服守孝。此消息,絕對是真的。”
秦王稷擊掌道“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馬服君死了,趙國何人能與我爭鋒。”
“王上,馬服君雖死。但,趙國能征善戰之人,也不少。”範雎見秦王沒有打斷的意思,又道“都長君田單、廉頗、樂乘等人,都不能小覷。”
“田單是齊人,雖被趙國封君拜相,也得不到趙王的重用。”秦王稷問道“廉頗是何人。”
範雎提醒道“王上,莫非忘了五國伐齊之事?”
“寡人豈能不記得。”
“趙國伐齊的將領,正是廉頗。”範雎又道“廉頗率軍深入,獨破齊國,故而勇冠諸侯。”
“是他啊!”秦王稷笑道“寡人想起來了。廉頗作戰勇猛,擊潰齊軍。趙何老兒,正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逐鹿中原,勝多敗少。廉頗的確能打,但年紀大了,哪有如何。”
“趙國除了廉頗,還有許曆,樂乘。這些人都是跟隨馬服君作戰之人,我們也不能小覷。”
“許曆、樂乘能打又如何,豈能打得過武安君。”秦王稷又道“我國除了武安君,還有其他能征善戰之人。馬服君尚在,寡人尚且有顧慮。馬服君病故,寡人何懼之。”
“王上,臣認為,趙國是要打。但,不是現在。”範雎道“我國大部分軍力,都在韓國。與趙國開戰,等同於開辟新的戰場。”
“繼續說。”
“趙國和我國國力不分伯仲,韓國還有可戰之力。趙國接納上黨,不僅是對我國宣戰,也是聯合韓國,共同對抗我國的契機。我國對戰韓、趙,即使贏了,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魏、楚等諸侯趁著我國和趙、韓打得兩敗俱傷,突然介入。局勢,對我國不利。”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秦王稷沉思少許,又道“這些因素,寡人也不得不考慮。魏國、齊國、楚國,就是因為輕視天下諸侯,才導致國力大衰。他們走的老路,寡人不能去走。”
“臣,也是這個意思。”
秦王稷問道“趙國納上黨,與我國宣戰。難不成,我們就不打了。”
“趙國是要打得,但,我們不應該開辟新的戰場。”範雎見秦王稷示意他繼續說,道“當年,齊宣王聯合中山插手燕國,攻破薊城。趙武靈王既不想看著齊國吞並燕國,又不想與齊國開戰。於是,趙武靈王有說韓宣王,扶送燕昭王歸國,打著‘平叛驅齊’的口號在燕國境內,與齊國一戰。我們不如效仿趙武靈王之事。”
秦王稷一聽,便明白,問道“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在上黨與趙國分出勝負。”
“臣,正是這個意思。”範雎又道“趙國接納上黨,與我國不宣而戰,但也沒有直接開戰。韓王將上黨割給我國,我國接納上黨,也是名正言順。趙國敢接納上黨,我們就用武力把趙國驅逐出上黨。我國既可以和趙國在上黨,決出勝負。又能夠避免與趙國的戰事擴大。”
“好。”秦王稷也同意這個方案,“我們就在上黨與趙國一決勝負。傳令給武安君,速占上黨,擊敗趙國,揚我國威。”
範雎又道“王上,臣,不讚成以武安君為將。”
“為何。”
“武安君的戰功太顯赫,諸侯皆知。我們派武安君出戰,必會引起趙國君臣的警覺。趙國見我國以武安君出戰,必定會舉國一戰,擴大兩國戰事。”
“你說的不錯。”秦王稷問道“寡人以何人為將,攻伐上黨。”
“臣,舉薦王齕。”範雎道“王齕用兵,不弱武安君。我們以王齕為將,去攻伐上黨,試探趙國的底氣和實力。”
秦王稷也覺得以王齕為將甚好,既可以扶持新將,又能削弱武安君封影響力。但,他還是有點不放心,問道“王齕攻不下上黨,擊不退趙軍,又該如何。”
“王齕拿不下上黨,我們再以武安君出戰。”
“趙國要打,韓國寡人也要。”秦王稷語調平穩道“寡人就以王齕伐上黨,以武安君攻韓,威懾韓國。寡人要韓王沒有勇氣聯合趙國與我國對戰。寡人要韓王乖乖將上黨,送過來。”
“王上之計,甚好。我們以王齕伐上黨,試探趙國的實力。以武安君伐韓,既可以將韓國打趴下,還能震懾魏、楚等諸侯。”
“好,就依你的計策。”秦王稷下令道“速傳寡人詔令,以王齕為將,攻伐上黨。以武安君為將,繼續攻伐韓國。”
秦王以秦太子前去韓國,傳達詔令。秦太子來到行軍大帳,召集諸將,高聲道“趙國接納上黨,欺我秦國,絕不姑息。伐韓大軍,兵分兩路。一路以王齕為將,攻伐上黨。另一路以武安君為將,攻伐韓國。望,諸將齊心協力,攻伐諸侯,振我國威。”
王齕怎麼也沒想到,秦王會把攻伐上黨的命令交給他。然,他看著秦王的國書,又不得不相信這是真的。
王齕不願辜負秦王的信任,召集本部人馬,高呼道“趙國奪我上黨,欺我秦國。大秦男兒,豈能忍之。眾將士,隨我攻上黨,以報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