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雎見秦王稷沒說話,卻看出秦王稷在王齕和武安君這二人之間做選擇。但,範雎了解秦王,他是不會以武安君取代王齕。範雎更知道,秦王心中想的是什麼。
範雎見秦王稷投來一道眼神,忙道“王上,王齕攻伐上黨,其軍事才乾,有目共睹。臣,不讚成以武安君,取代王齕將軍,迎戰廉頗。”
秦王稷問道“你可知道,我們的對手是廉頗。”
“廉頗之名,臣豈能不知。”範雎道“廉頗善戰,作戰勇猛。但,現在的廉頗,邁入老將行列。區區一個老將,有什麼好怕。”
“正因為如此,寡人才要慎重。”秦王稷道“廉頗雖老,但名揚諸侯。我們的對手是他,不可大意。”
“臣,不主張以武安君為將,是因為還有深層次的考慮。”
“什麼考慮。”
“我們以武安君出戰廉頗,上黨是不會有失。”範雎話鋒一轉,又道“武安君善戰,廉頗也善戰。武安君對上廉頗,不分出勝負,誓不罷休。我國和趙國也會因為他們,變成一場舉國大戰。”
“舉國大戰。”
“不錯。”範雎道“王上,可知中原諸侯是如何形容武安君。”
“你說。”
“白起出,萬骨枯。”範雎又道“我們以武安君出戰,趙國君臣定會舉國而戰。到那時,我國也隻能舉國與趙國而戰。若中原諸侯有異動,我們陷入趙國的戰事之中,將會無法脫身。”
“伐趙,寡人能夠承擔。舉國而戰,寡人還沒做好準備。”
“臣也不讚成與趙國,舉國而戰。”範雎聽見秦王這句話,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武安君是能打?但,武安君年事已高。戰場凶險萬分,又難預料。武安君若有不測,又該如何。”
秦王稷道“你說的這些話,寡人未曾想過。”
“當年,魏惠王以龐涓為將,征戰諸侯,顯赫一時。龐涓死後,魏國被諸侯所敗。齊國匡章西伐三晉,北亡燕國,南下破楚,還曾率軍攻破我國的函穀。匡章死後,齊國能打的人都沒有,才導致被五國擊敗。”範雎見秦王沒有打斷自己的意思,又道“武安君若有不測,我國又沒有新的將領。秦國,豈不是無將可用。”
“你說的不錯。”秦王稷想起秦惠王之時,有樗裡子、張儀、司馬錯;秦武王有甘茂、任鄙。而自己身邊呢?一個能夠仰仗的武將都沒有。
秦武王舉周鼎甍,秦國陷入長達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亂。秦國國中無將,才被齊、韓、魏三國所欺。建功立業、保衛疆土,是君王的責任。但,為後世培養賢臣、名將,也是君王的責任。
“武安君是能打。王齕,打得也不錯。但,我們也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武安君年事已高,若有不測。寡人豈不是無將可用。”秦王稷問道“寡人心中所想,諸位可懂。”
諸臣道“王上所言甚是。”
範雎雖已經琢磨出了秦王稷心中的人選,假裝不知地問道“王上,我們和趙國已經開戰了。王上打算以誰為將,對戰廉頗。”
“以王齕為將,對戰廉頗。”秦王稷見諸臣沒有出言反對,心中卻是不滿,為了堵住諸臣的嘴,又道“寡人的意思是讓王齕曆練一下。王齕打不贏廉頗,我們在讓武安君出戰。”
範雎道“王上聖明。”
諸臣見秦王已經表態,也附和道“王上聖明。”
秦王稷見沒有人反對,又道“趙王以廉頗出戰,看來是想和我們打一場。趙王想打,寡人就陪他打。寡人不能迎戰天下諸侯。一對一,寡人還沒怕過誰。”
秦王稷抬高聲音,又道“給王齕傳令,與趙國開戰。我們一定要將趙國打趴下。寡人要趙王小兒,來鹹陽請罪。”
……
平原君在廉頗的幫助下,死裡逃生,並將上黨百姓,妥善安置在長平。平原君修書一封,讓快馬送回邯鄲,麵呈趙王。
趙王丹雖讓廉頗率二十萬大軍,前去馳援上黨。但,趙王丹關心上黨局勢,寢食難安。
擊秦,守衛上黨,這是他舉行成人禮,走上親政,獨斷朝綱,做的第一件事。二十多歲的趙王丹,年富力強,正是建功立業,留名青史之時。然,趙王丹的美夢,隨著斥候送回來的書信,最終被擊得粉碎。
趙王丹看著平原君的書信,驟然大怒道“可惡,可惡。秦國欺人太甚。”
平陽君見趙王丹發怒,想必是上黨局勢不好,問道“王上,書信上說了什麼。”
趙王丹緊緊握住書信,咬緊牙根道“秦國攻破上黨城,華陽君戰死。”
平陽君道“王上派廉頗前去馳援,上黨,怎會失守。”
“廉頗抵達長平之時,上黨已經失守了。”趙王丹眸色之中充滿憤怒道“寡人夢中的黃金,剛成為現實,轉眼成空。寡人,不不甘心啊!”
平陽君道“王上,事已至此。憤怒,也不能解決問題。”
趙王丹平息憤怒,問道“秦國攻占我國上黨,諸位,我們該怎麼辦。”
朝中武將齊聲道“與秦國開戰,收回疆土。”
平陽君道“王上,上黨已失,我們不如和秦國言和。”
“言和?”趙王丹怒道“秦國攻占我國上黨,難不成,寡人就這樣忍氣吞聲了不成。”
“秦國國力強盛,又有武安君坐鎮。我們與秦國開戰,討不到便宜。”
“秦國有武安君,寡人沒有馬服君,還有廉頗。”趙王丹少年心氣,怎肯罷休,揚起手中的書信道,“平原君丟了上黨,無臉回到邯鄲。平原君說,定要擊秦雪恥,收複上黨。上黨軍民,願同我們一起,擊秦雪恥,收複疆土。寡人,豈能就這麼算了。”
平陽君聞言,忙道“王上,我們不能和秦國開戰。”
“為何不能。”
“我們與秦國開戰,定是舉國大戰。我國國力不如秦國,不能開戰啊!”
趙王丹剛得到上黨,又丟了上黨。眼見美夢成真,卻轉瞬落空。這種滋味,可不好受。趙王丹年少,心高氣傲,被秦國欺負,怎會選擇忍氣吞聲。
趙王丹正在憤怒之時,豈能聽得進去朝臣的意見,怒喝道“秦王欺我,寡人豈能算了。就算與秦國,舉國而戰,寡人也不退縮。傳令給廉頗,擊秦複疆,與秦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