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陷入火海,慘叫聲不絕於耳。
桐油順地勢而下,一部分流入大河。司馬琅命將士將火箭射入大河,大河水麵上漂浮的桐油,大火四起,燒毀秦軍搭建的浮橋。
王齕站在遠處觀戰,見大軍攻城不利,死傷慘重,便下令擊鼓退兵。
司馬琅見秦軍狼狽撤軍,為勝利呐喊。
趙軍守城將士見秦軍退去,高呼不已。
王陵、王鄴攻城不順,吃了敗仗,回到大帳,一言不發。王齕見狀,勸慰道“身為主將,敗了就敗了,不用放在心上。”
王陵痛色道“末將無能,三萬將士攻城,回來不足一萬。”
王鄴道“此戰,打得太過憋屈。”
王齕看著二人道“我早就說過,廉頗是趙國名將。這下,你們總算見識到他的厲害。廉頗想要憑借一座小城,阻擋我大軍,他也太小看我。”
王陵問道“上將軍,打算怎麼辦。”
王齕問道“趙軍大勝,會怎麼樣。”
王鄴道“將驕士怠。”
“不因一戰之勝,將驕士怠。不因一戰之敗,氣餒不前。廉頗初戰失利,丟了高平,失了老馬嶺,還能以守為攻,這就是名將。”王齕對著諸將道“勝負乃兵家常事,你們要從失敗之中,學到經驗。這才是真正的兵家。”
“聞上將軍之言,末將,茅塞頓開。”王陵話鋒一轉,又愁色道“二鄣城易守難攻,我們不易強攻。可,趙將不願出城而戰。”
王齕笑道“趙軍不願出城而戰,我們就引他們出城。”
王鄴問道“上將軍如何引誘趙軍出城。”
王齕淡淡道“我們多輸幾次,趙軍就會輕視我們,便會出城而戰。”
王陵問道“趙將性子沉穩,不上當,又該如何。”
王齕淡色道“一次不夠,多輸幾次。”
王鄴道“輸多了,會不會折了我大秦的軍威。”
王齕笑道“不輸,何來贏。”
王陵道“上將軍,我們不如繞過二鄣城。”
“二鄣城,非拔不可。”王齕正色道“此城若不拔除,我們進兵,後路就會被趙軍切斷。我們既要麵對廉頗,還要麵對後顧之憂。豈能放手與廉頗一戰。”
“上將軍所言不錯,此城必拔。”王陵也覺得王齕之言不無道理。若不拔除此城,必有隱患。
王齕道“王鄴,你率領三千將士,趁著夜色攻城。”
王鄴道“末將得令。”
王齕又道“切記,不可硬戰,隻需鼓噪聲勢,做出攻城的假象。”
王鄴道“末將不明白上將軍的意思。”
王陵明白王齕的用意,忙道“上將軍的意思是讓你製造攻城的假象,其目的是為了消耗趙軍的箭矢。”
“不錯。”王齕又道“我們夜色攻城,趙軍不察,便會以箭矢射殺我們。等到趙軍糧草告罄,兵甲消耗過大,便是我們破城之時。”
王鄴得令,茅塞頓開,領兵而去。王鄴做出渡河的假象,又命人擊鼓,做出攻城的命令。
司馬琅白天擊退秦軍,趙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司馬琅也沒因為一戰之勝,得以忘行。司馬琅擔心秦軍夜色來襲,安排防守之事。
夜色已深,卻不見秦軍來攻。正值人乏之時,卻忽聞鼓聲大作。司馬琅坐鎮城樓,合甲而睡,聽聞鼓聲,忙站起來探查情況。這時,石末前來道“司馬將軍,末將,射退秦軍。”
張都尉也道“司馬將軍,末將也射退秦軍。”
司馬琅問道“秦軍來了多少人。你們斬殺了多少。”
石末道“夜色太暗,末將沒有看清秦軍人數。末將害怕中了秦軍圈套,命令將士射箭阻截。秦軍,現已退去。”
張都尉見司馬琅的眼神看著他,忙道“末將也沒有看清秦軍人數。”
司馬琅道“我們丟了多少箭矢。”
石末道“末將,丟了兩萬。”
張都尉道“末將,丟了三萬。”
“未見秦軍,便丟了五萬箭矢。你們可知,我們還有多少箭矢。”司馬琅見責罰二位,也無濟於事,揮手道,“罷了,罷了。此事過去了,以後我們小心便是。”
秦軍連續來攻,又屢次敗退。王陵見趙將還是不上當,問道“上將軍,這樣打下去不是辦法。”
王齕問道“我們攻了多少日,敗了多少陣,死了多少將士。”
“我們攻了五十日,敗了十五陣,陣亡將士三萬。”
“趙軍士氣懈怠了。”王齕肅殺道“今日,便是我們破此城之日。”
王陵按照王齕的吩咐,帶領老弱之兵,前去叫陣。趙軍多次擊敗秦軍,士氣正盛,又見秦軍以老弱來攻,諸將率軍出城而戰。
司馬琅下令,拒不出戰,卻聞石末、張都尉等四名都尉,開城前去迎戰。司馬琅臉色大驚,連忙感到城樓察看。卻見石末、張都尉大敗秦軍。
趙國其他諸將見狀,也請命出戰,擴大戰果,追擊秦軍。
司馬琅害怕中計,率軍支援。趙軍追擊十裡,卻見秦軍列好陣勢。石末等人率軍衝殺過去,成千上萬的箭矢,從道路兩側飛來。
王陵率軍反殺過去,斬殺趙國四名都尉,又趁勢一舉攻下二鄣城。司馬琅見大勢已去,率軍向東逃竄。王陵率軍追擊十幾裡,眼前又出現一座城池。,阻擋住他們的去路。
王齕得知擊敗趙軍,拿下二鄣城,率軍前來增援。王齕來到兩條大河交彙之處,眼前又出現一座城池,城池上麵寫著光狼二字,感歎道“廉頗善戰、善守之名,名不虛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