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看了這八個字,臉色一沉,對著宦者令道“大令辛苦了。”
宦者令與廉頗也算有些交情,壓低語調道“廉老將軍,這場仗,王上很不高興。還請,廉老將軍莫要辜負了王上的恩寵。”
廉頗拿不下上黨,就知道趙王丹會責罰他,也不分辨,答道“臣,不敢忘。”
宦者令也了解廉頗的個性,也不多說,又道“請廉老將軍主動出擊,收複上黨,以報王恩。”
廉頗道“大令,能否請你幫我帶句話給王上。”
宦者令問道“廉老將軍,要我帶什麼話。”
廉頗道“秦軍勢大,不宜主動出戰。”
“話,我可以幫廉老將軍帶到。可,王上的性子,廉老將軍豈會不知。”宦者令輕歎少許,又道“廉老將軍還是執行王上之令,主動出戰,擊敗秦軍,早日收複上黨。”
“多謝大令。”廉頗親自將宦者令送了出去。
宦者令登上馬車,又道“廉老將軍,勿要忘了王上的詔令。”
廉頗見宦者令的馬車已經走遠,便返回大帳之中。諸將見趙王丹送來詔令,命廉頗主動主戰,議論不已。
牛都尉問道“廉老將軍,王上敦促我們主動出擊,我們該怎麼辦。”
諸將也道“廉老將軍,我們該怎麼辦。”
廉頗擔心的事,最終還是發生,雙目無神地看著諸將,問道“你們覺得我們渡過丹河,主動出擊,會有勝算乎?”
眾人皆搖頭道“勝算的機會不大。”
廉頗歎道“王上身在邯鄲,不知我們這裡的局勢。我們主動出擊,將會折損我大趙將士。沒有把握的仗,我是不會執行。”
趙堯雖知道廉頗說得有理,但他更知道趙王的個性,神色擔憂道“廉老將軍,王上之命,不可違背。我們還是執行王命,出動出擊。我們擊敗秦軍收複上黨。王上和朝臣也將無話可說。”
廉頗苦笑道“明知不可為,我豈能為之。我怎能眼睜睜的看著我軍將士去送死。”
趙堯提醒道“我們不主動擊秦,就是違背了王上的詔令。我們如何向王上交代。”
廉頗也不退讓,堅持自己的觀點道“戰場凶險萬分,豈能兒戲,說打就打。王上年輕,性子急躁,又好功名。我相信,朝中大臣定有清醒之人。我修書一封回邯鄲,稟明實情。”
牛都尉道“王上執意出戰,又該如何。”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廉頗語調不高,卻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車都尉聞言,頓時嚇得不起,囁嚅道“廉老將軍違背王命,落下口實,王上定會降罪。”
諸將也道“請廉老將軍三思。”
廉頗深知秦軍士氣旺盛,不能主動擊秦,更不會葬送大趙男兒的性命。廉頗見諸將都在勸他,但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有什麼事,我一人承擔。朝中有藺相如,我放心。”
宦者令晝夜兼程,趕回邯鄲,麵見趙王丹。趙王丹見了,少了繁文縟節,直接奔向主題,問道“寡人,命廉頗主動擊秦。廉頗收到寡人的詔令,是什麼反應。”
宦者令斟詞酌句,溫言道“廉老將軍說,秦軍勢大,不宜主動進攻。”
趙王丹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壓不住心中的火,冷聲道“秦軍,真的那麼強大。還是廉頗,認為寡人年輕,不聽詔令。”
宦者令聞言,神色嚇得不輕,忙道“王上,戰場凶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我們身在邯鄲,不知前方戰況。臣認為,戰場之事,我們還是聽廉老將軍的意見。我們隻需靜候即可。”
趙王丹見大軍數戰數敗,墮了士氣。又急於求成,哪裡聽得進去,咆哮道“等等等,寡人等了數個月。等到的卻是我軍連戰連敗,丟城失地,損兵折將。廉頗,退守丹河。寡人等不了,也不想等。”
宦者令知道趙王心中想的是建立軍功,揚眉吐氣。又見趙王丹正在氣頭上,轉移話題道“王上,臣回來的時候在長平遇見了平原君。”
趙王的怒氣消了一半,問道“平原君在長平做甚。”
宦者令見成功轉移了話題,又道“平原君率領軍民正在修建長城。”
“你說什麼,修建長城。”趙王丹心中的怒火,又被點燃,喝問道“我讓他們出戰秦軍,他們修建長城做甚。”
宦者令琢磨不出趙王丹的個性,語調有些顫抖道“平原君說是為了防禦秦軍。”
趙王丹大聲嗬斥道“寡人不要防禦,要主動進攻。”
宦者令見趙王丹怒氣正盛,害怕說錯話,選擇閉口不談。
趙王丹見前線失利,廉頗不攻反守,迫使自己冷靜下來,語調低沉道“廉頗害怕秦軍,不敢主動出擊。此刻,我軍士氣大衰。寡人要想擊敗秦軍,收複疆土,事到如今,隻有一個辦法。”
近臣聞言,嚇得不輕,支支吾吾道“王上…是想…”
趙王丹眸色燃起一股戰意,傲色道“寡人提兵親征,定能激勵三軍士氣,一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