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聞言,大笑道“有廉老將軍,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廉頗將平原君請到用泥土堆積的山川、地貌圖,並用黑、紅兩種旗幟,表明秦、趙兩國的軍力分布。廉頗指著堪輿圖道“平原君,請看。我們麵向丹河,背靠漳河,這裡便是石長城。有了這道長城,秦國寸步難行。我雖不能擊秦複疆,但我有把握把秦軍阻截於此。”
平原君大笑道“廉老將軍辦事,我豈能不放心。”
廉頗指著丹河西側秦軍的部署,又道“王齕見不能正麵攻破我軍,也不發動大規模進宮,而是在丹河西側修築壁壘,擴建營寨。平原君從山川圖中,可曾看出了什麼。”
平原君一看便知,回道“秦軍不能攻我,我不能攻秦。王齕是想以丹河為界,與我們僵持。莫非王齕,打算與我們打消耗戰。”
“王齕不僅想與我們打消耗戰,還打算打持久戰。”廉頗道“我們和秦軍的戰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結束。”
平原君問道“打持久消耗戰,對我軍和秦軍,那個更有優勢。”
“當然對我軍有利。”廉頗將平原君請到主位上,又道“秦軍攻我,力求速戰速決。我不出戰,就是為了消耗秦軍。一旦,秦軍士氣消耗殆儘,便是我們反攻之時。”
平原君相信廉頗的判斷,但心中也有疑惑,問道“我們和秦軍長期僵持、消耗。我們和秦國拚的就是國力。我國的兵器、糧草不如秦國。長期拖下去,對我國也不利。”
“戰事拖下去,對我,對秦軍都不利。”廉頗沒有考慮這些事,他隻求穩操勝算,擊秦複疆,“我們和秦國僵持,誰能頂住壓力,勝利將會屬於誰。”
平原君試探地問道“有沒有提前結束戰事的可能性。”
廉頗搖頭道“秦軍在丹河西側部署,就是為了和我們打持久消耗戰。怎麼會提前結束戰事。”
平原君趁勢道“比如說,秦、趙兩國議和,罷兵休戰。”
廉頗聞言,捕捉到明銳的信息,問道“平原君不想和秦國打了,打算與秦國議和。”
平原君沉重道“我國身處四戰之地,把軍力放在長平,諸侯來攻,北胡寇邊,又該如何應對。”
廉頗見平原君沒有道出實情,開門見山道“平原君有什麼話就直說。莫非是王上,打算與秦國議和。”
平原君見話語所破,直接道“不錯。王上見戰事不利,頂不住朝臣的壓力,準備與秦國議和,罷兵休戰。”
廉頗聞言,大笑不已。
平原君見狀,滿是不解,問道“廉老將軍,為何發笑。”
“我笑王上的想法太天真了。”廉頗停頓少許,又道“平原君,王上向秦國議和,秦王會答應乎?”
平原君想了想,搖頭道“秦王不拿下上黨,是不會與我們議和。”
廉頗見平原君是個明白人,淡笑道“既如此,我們派人去議和,秦王不答應,這不是自取其辱,又是什麼。”
平原君愣了少許,回道“廉老將軍之言,會不會嚴重了些。我們去秦國議和,秦王不答應,也不是自取其辱。”
廉頗語調凝重道“平原君,事情比你想象之中,還要糟糕。”
“廉老將軍,請說。”平原君也想到了議和會帶來什麼可怕的後果,卻沒想到廉頗也會有如此反應。
“秦國久攻我不克,秦王也會麵臨巨大的壓力。秦國君臣也會關於是戰、是和,引發激烈的討論。秦王想打,打不過丹河。退,又不甘心。王齕與我們打消耗戰,秦國定是承受不起。秦王陷入進退兩難,將會難以做出抉擇。王上派人入秦議和,正好給了秦王的信心和勇氣,也替秦王做出決定。”
“秦王會做出什麼決定。”
“秦王見了我國使者,就會產生一個錯覺,那就是我國頂不住了。如此,秦王就會對我國加大的攻勢。”
“廉老將軍的意思是說,秦王會增兵伐我。”
“我們派使者入秦言和,就是示弱。秦王知道,我們的底牌,而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底牌。秦王豈會錯過這個良機,出兵伐我。我可以斷言,議和失敗之時,就是我們與秦國大戰之日。”
平原君吞了一口唾沫,穩定心神,問道“廉老將軍,我們能不能主動出擊,擊潰秦軍,逼迫秦王與我們談判。秦軍一敗,秦王遭受多重壓力,定會與我們言和。”
廉頗無奈道“若能擊敗秦軍,這當然可喜。可,我們能擊敗秦軍乎?”
平原君想了想,也覺得這個提案,行不通,搖頭道“不能。”
“和談期間,秦王也想看到秦軍壓製我們。如此,就能增加談判的籌碼。我們要預防,秦軍加大攻勢。丹河西側,這條防線決不能丟。若丟了,我們就會輸得更慘。”
平原君嚇出一身冷汗,語調有些顫抖道“議和,不僅代表我們示弱,還將我們最後的底牌,告知了秦王。秦王見了,就會助長信心,與我們全麵開戰。我們也沒有退路,隻能和秦國打到底。我沒想到議和,會帶來這些可怕的後果。”
廉頗見議和已成定局,無法改變,提議道“平原君,我們要備好糧草,整頓軍備,做好與秦國大戰的準備。”
平原君想了想,也隻能如此,又問道“廉老將軍,我們能不能聯合諸侯,一起伐秦。”
廉頗道“已經晚了。”
平原君道“廉老將軍,為何說晚了。”
廉頗道“我們派出使者前往鹹陽的消息,諸侯皆知。聯合他們抗秦,諸侯感受不到我們的誠意。豈不是晚了。”
平原君扼腕道“唉!棋錯一步,滿盤皆輸啊!”
廉頗預感大戰將至,鼓舞道“平原君,已然如此,無法改變。我們和秦國大戰不能避免,就隻能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