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雖敢怒斥範雎,也不敢得罪秦王,請罪道“臣等無能。”
秦王稷也知道,這些臣子對自己不滿,但又不敢發泄。這些人表麵說的是範雎,暗指的是自己。
秦王稷這幾日,憋了很多怒氣,趁勢而發,“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寡人想拿下長平,討伐趙國。你們卻被趙將廉頗嚇得不敢出戰。一個老人而已,你們有何懼。”
秦王稷訓斥這些罷戰的大臣,既是為自己出氣,也是替範雎出氣。這些時日,這些大臣的罷戰之音,令他十分不適。
秦王稷訓斥完罷戰的大臣,氣是出了。但,他也要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王齕與廉頗在丹河僵持。此戰,長期僵持下去。他相信可以打贏趙國,但秦國也會被拖垮。
因為趙國,拖垮秦國。他日,如何征戰諸侯,劍指中原。若韓、魏、楚等諸侯見秦國和趙國打得兩敗俱傷,聯合伐秦,那該如何。
秦王稷看著範雎,問道“範雎,你為何要與趙國一戰。你可知道,我國現在麵臨的處境。”
範雎道“臣,知道。”
秦王稷問道“你知道什麼。”
範雎見秦王是試探他,回道“趙國與我國打持久消耗戰,對我國有諸多不利。”
秦王稷追問道“有何不利。”
範雎道“我們勞師遠征,意在速戰速決。我們和趙國打持久消耗戰,軍械、糧草供給的弊端將會呈現出來。將士見不能速破趙軍,士氣也會衰落。這也是廉頗為何以守待攻的原因。”
“你既已知,為何還戰。”秦王稷見他是明白人,卻想不明白,他為何還要堅持戰。
範雎朗聲道“我們罷戰,就是向趙國示弱。我們不能向趙國示弱,就隻能繼續打下去。”
秦王稷見他欲言又止,喊道“繼續說。”
“趙卒悍勇,絕非韓、魏之兵能比。”範雎語調越說越快,“我們和趙國之戰,不是小打小鬨,而是舉國之戰,國運之戰。”
範雎見秦王稷沒有出言反對,又道,“我若罷戰,選擇退兵。趙王就會認為我們打不贏趙國。諸侯也會認為,我們忌憚趙國。結果,又會如何?”
秦王稷問道“會如何。”
“趙王會聯合諸侯,共同伐我。新的一輪合縱伐秦之勢,將會在趙國攛掇下形成。”範雎有意停下來,又抬高聲調道“到那時,我們迎戰不是趙國,而是天下諸侯。”
秦王稷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範雎之言,不無道理。一旦,他選擇罷戰,後果將不堪設想。既然選擇和趙國開戰,就要打到底。秦王稷蔑視天下諸侯,豈會怕了趙國。
範雎見秦王陷入思考,呼道“臣認為,眼下也是我們揍趴趙國,與趙國分出勝負最佳時機。”
秦王稷雖被對方話語的力量所感,但也不急著表露心意,靜默不語。
範雎為了逼秦王表麵態度,高聲道“我國伐趙,韓、魏、齊、楚、燕,五國不相幫。我們和趙國,一對一。這不是天賜良機,讓我們揍趴趙國,又是什麼。”
一人問道“秦相如何斷定,其他五國,不會助趙伐我。”
“趙王繼位伐燕,大破燕軍,並占其地。燕、趙兩國關係不好。燕王忙於開拓胡疆,豈會助趙攻我。韓國被我們打怕了,已經沒有膽量再戰。魏國忌憚我國,連魏齊都保不住,豈敢與我爭鋒。”
秦王稷思忖少許,出了一口氣,緩緩道“韓、魏懼我,燕、趙交惡。韓、魏、燕,寡人可以不管。齊國和楚國,又會如何?”
“楚國正在伐魯,攻伐徐州。徐州,對齊國何其重要。齊國君臣自然不會坐視不管。齊國和楚國正在角逐徐州,就不會選擇助趙伐我。”
秦王稷再此陷入沉默,也覺得範雎之言,無不道理。秦王稷打敗過韓、魏,又踏破楚都。唯獨趙國,讓秦國折戟沉沙。趙國先有趙惠文王,後有趙威後,秦國與之交戰沒有占據上風。今,趙國能臣悍將,老的老,死的死。此時,正是伐趙,一戰而勝的機會,豈能錯過。
秦王稷轉念一想,自己年過六旬,也不知還能活多少時日。秦王稷為政多年,看著楚國、齊國先繼衰亡,不得不慎重而行。一步踏錯,全盤皆輸。他好不容易帶領秦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不能有半點損失。
秦王稷壓製心中的狂熱,努力保持清醒,平靜地問道“我們打下去,兵疲士衰。我們如何渡過丹河,拿下長平?我們又該如何振奮士氣,對戰廉頗,以破趙軍。”
範雎就知道秦王會有此一問,忙道“我們兵疲士衰是不錯。趙國也是同樣如此。”
秦王稷道“寡人不知,趙王那小子的態度和對戰的決心。如果趙王那小子,堅持與寡人打到底,又該如何。”
範雎對視秦王稷的雙眼,語調有力道“此戰,關乎國運。誰挺到最後,誰將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好。寡人就與趙國打到底。”
“臣這裡有個好消息。”範雎見秦王總算表明了態度,那顆心,也總算落地。
秦王稷穩定氣息,問道“什麼好消息。”
範雎掏出一封斥候送來邯鄲的消息,雙手向前一送,“趙王頂不住壓力,派鄭朱來我國議和。”
“什麼?趙王丹派人前來鹹陽,與我們議和。”秦王稷看著範雎送來的消息,大笑道“如此看來,趙國頂不住了。”
“趙王頂不住,才會選擇與我們議和。”
“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趙王頂不住,寡人就與趙國打到底。”秦王稷眸色湧現強烈的戰意,肅殺道“寡人增兵十萬,野王將士也歸王齕調遣。不破趙軍,不拿下長平,寡人誓不罷休。”
“誰敢言和,與趙罷戰,亂我士氣。”秦王稷麵對諸臣,恫嚇道“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