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丹見有辦法阻截秦軍,轉憂為喜,虛心問道“虞卿,請說。”
“第一步,就是要阻截秦軍的攻勢。這一步,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虞卿道“我們能不能阻擋秦軍的攻勢,就看廉老將軍,能否守住丹河東側的防線。”
趙王丹問道“第二步是什麼。”
虞卿道“我們要和秦國打持久消耗戰,就要做好長期的準備。此戰,不是小打小鬨,而是國運之戰。也是我國和秦國多方麵、全方位的較量。”
趙王丹想到要和秦國全麵開戰,沒有了底氣,心慌道“一對一,我們能否戰勝秦國?”
“我們一國打不贏秦國,不如聯合齊國。”虞卿並非自大之人,也知趙國的國力,全麵對抗秦國,的確有些吃力。
“齊國會幫我們擊秦?”趙王丹想了想,也覺得這是不可能了。
當年,趙王繼位之時,秦國伐趙取三城。趙威後將長安君送去齊國為質,齊襄王因為各種考慮才選擇助趙抗秦。今,齊襄王甍,新王年幼,君太後主政。齊國是不會卷入秦、趙兩國的紛爭。
平陽君道“王上,不用擔心。我們和齊國,尚有盟約。”
“縱使我們和齊國還有盟約。”趙王丹問道“我們以什麼借口,去齊國求助。”
平陽君也想不出方法,將齊國卷入秦、趙之爭。再說呢?齊國又憑什麼幫趙國抗秦。
虞卿見諸臣沒有說話,開口道“臣認為,我們以購糧唯由,試探齊國的態度。齊國答應將糧食賣給我們,會盟尚能成功。若不賣,那就危險了。”
平陽君問道“不賣,有何危險。”
虞卿想到了最壞的打算,“齊國不願意與我們結盟。對抗秦國,我們隻能以舉國之力
。”
趙王丹見此事關係重大,往大臣之中看了看,問道“何人去齊。”
平陽君道“王上覺得誰去齊國比較合適。”
趙王丹見計策是虞卿獻的,那去齊國促成兩國會盟,非他莫屬,拜托道“辛苦,虞卿走一趟了。”
虞卿就知道趙王會將這件事交給他,搖頭道“臣去不合適。”
趙王沒想到會被拒絕,也不生氣,問道“虞卿,你不合適,還有誰合適。”
虞卿見趙王把那個重要的人物給忘了,語調不快不慢地說出三個字,“都長君。”
趙王丹聞言,擔憂道“都長君患疾,行動不便。我們讓他去齊國,會不會…”
虞卿知道趙王尚未說出口的那句話,笑道“都長君效仿望諸君,為兩國和平奔走。他去齊國,再合適不過。”
趙王丹相信虞卿的判斷,喊道“好,寡人給都長君傳令,讓他速速去齊國。”
虞卿勸道“傳令是不妥的。王上要親自去”
趙王丹也覺得,他親自前去效果更好,忙道“寡人疏忽了。”
“廉老將軍守住陣地,都長君入齊會盟。”平陽君見虞卿說了兩步,還有一步沒說,問道“虞卿,最後一步是什麼。”
“消耗秦軍,以求決戰。”虞卿又道“王上,當務之急,我們要守住丹河,不能讓秦軍前進一步。”
趙王丹忙道“來人,速速傳令給廉老將軍,固守陣地,不可讓秦軍渡過丹河。”
“報。”一名斥候,急色來到主軍大帳,高呼道“廉老將軍,發現大量秦軍,集結丹河西側。”
廉頗聞言,大感不妙,揮手道“再探。”
斥候剛離去,平原君急色走了進來,“廉老將軍,這是王上派人送來的書信。我們議和失敗了。”
廉頗早就知道是這個結果,臉色平靜道“議和失敗了。我們和秦國的大戰就要開始了。平原君,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一場激烈的暴風雨。”
平原君吞了口吐沫,穩定心神,問道“我們真的要和秦國大規模開戰。”
“非我危言聳聽。”廉頗看著丹河西側的方向,吐出了一口氣,“斥候來報,秦國已經增兵了。”
平原君聞言,神色不安道“廉老將軍,我們如何應對。”
廉頗胸有成竹地說道“平原君,不用擔心。有我在,秦軍休想前進一步。”
平原君見廉頗很有把握,那顆心,也不在顯得慌亂,“廉老將軍的能力,我相信。但,戰場瞬息萬變,萬一丹河失守,我們守不住,那該如何。”
廉頗笑道“平原君不用擔心,我們丟了丹河,還有一道屏障,能夠阻截秦軍。”
“廉老將軍說得是百裡石長城?”平原君這才明白了,廉頗修建長城的深意。
“不錯。我們依托長城,定能阻截秦軍。”
“秦王增兵,野王的秦軍也彙聚丹河,秦軍的人數比我們多。我們也不能大意。”平原君見廉頗早就想好了下一步計劃,更加對他佩服不已。有廉頗在,他也放心了不少。
平原君拿出趙王丹的書信,遞給廉頗,又道“此次與秦國議和,我們失敗了。秦國定會加大對我們的攻勢。王上命廉頗老將軍固守壁壘,將秦軍阻截在丹河西側。廉老將軍,有把握乎?”
廉頗接過國書,見上麵寫的幾行字。趙王丹示意他固守壁壘,堅守不出,將秦軍阻截在丹河西側。趙王丹在戰與和之間,先選擇戰,後選擇和。今,議和失敗,攻與守之間,選擇了守。
廉頗不知道年少的趙王丹想的是什麼。以守待攻,也是他的方略。此時,與趙王丹不謀而合。廉頗看著平原君,許諾道“秦軍雖眾,但不利於大規模作戰。此地,我親自把守。秦國休想再前進一步。”
平原君寬慰道“有廉老將軍這句話,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