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衛國,是我們該做的事情。”廉頗身穿戰甲,來到邯鄲城樓。
諸將士見狀,齊聲道“拜見,廉老將軍。”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保家、保國是我們的責任。他們逃亡,不可恥。我們身為軍人,逃亡才是最可恥。”廉頗看著守城將士,聲色俱厲,“秦人殺我父兄,殺我子弟,屠戮降卒。我們活著的人,應該怎麼辦。”
諸將士齊聲道“報仇,報仇,報仇。”
廉頗高呼道“秦國坑殺我國四十五萬將士還不夠,還想亡我社稷,絕我子孫。身為大趙男兒,我們該怎麼辦。”
諸將士振臂高呼,“死戰,死戰,死戰。”
“你們有男兒膽量,就跟隨我守城。我們要為死去的將士報仇。”廉頗拔出長劍,高喊道“殺,殺,殺。”
諸將士也被廉頗話語所感,高喊道“殺,殺,殺。”
百姓悲喊道“廉老將軍,我們不想死,放我們出城。”
廉頗問道“百姓逃亡,你們為何不開城放人。”
許郡道“沒有王上的命令,末將也不敢打開城門,放他們出去。”
“打開城門吧!”廉頗道“王上問責,我擔著。”
“可…”許郡不敢對視廉頗那道眼神,但又不敢打開城門,放百姓出去。
城內的百姓見還不能出城,又害怕秦軍來了,哭喊一片。
這時,邯鄲令司馬揚手持趙王丹的旨意,來到城樓,高喊道“王上有令。”
司馬揚上了年紀,卻還是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司馬揚來到廉頗麵前,喊道“廉老將軍,王上有令,讓百姓、商賈出城逃難。”
廉頗往王宮的方向看了一眼,心道“王上還不算糊塗。”
廉頗拿起趙王丹詔書,舉國頭頂,高喊道“眾將士,聽我號令。”
趙國將士,站得筆直,聽著廉頗的號令。百姓聞言,也安靜了下來。
廉頗展開書信,聲如洪鐘,“王上有令,放商賈、百姓出城逃亡。十五日內,邯鄲晝夜不閉城門。出城逃亡的百姓、商賈,不可擁擠、踩踏,更不能趁火打劫,搶奪他人財物。”
許郡高喊道“邯鄲晝夜不閉城門,百姓、商賈出城,不可擁擠、踩踏,不可趁火打劫,搶奪財物。”
趙國守城將士齊聲高呼道“邯鄲晝夜不閉城門,百姓、商賈出城,不可擁擠、踩踏,不可趁火打劫,搶奪財物。”
廉頗見趙王丹的命令傳達給每位將士,大喊道“打開城門。”
邯鄲城門打開,將士維持秩序。百姓、商賈,有序出城,沒有發生擁擠踩踏事件。
一老人被人群衝散,廉頗親自送老者出城。
老者抓起廉頗的手,“廉老將軍,邯鄲,守不住了。我們一起逃亡吧!”
廉頗笑道“守家護國是我的責任,我不能逃。”
老者道“你不逃,秦軍殺來,你就死路一條。”
“廉頗活了這麼久,夠本了。能為國戰死,乃無上的榮耀。我也不負先王之恩。”廉頗拿出錢財,遞給老者,“老人家,你們走吧!邯鄲就交給我們來守護。”
老者拿過錢財,看著廉頗,又看著邯鄲城,哭道“我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離開邯鄲,我還能去哪兒。”
“老人家,可以往南走,去魏國。你也可一直往東走,去齊國。”廉頗見秦軍從西而來,往西逃,無疑是送死。往南邊逃,就是去魏國。往東邊逃,就是齊國。
老者道“我是趙國人,怎能去魏國,去齊國。”
“老人家,你可以往北走,去代郡。代郡是趙國的疆土,哪裡沒有戰爭,是安全的。”
“除了邯鄲,我哪裡也不去。”老者看著邯鄲城,落淚道“我的先祖都生活在這裡,我也要留在這裡。哪怕死,我也要死在邯鄲。”
“老人家,快走吧!秦軍來了,他們不會仁慈。”
“有你們在,我還怕什麼。”老者道“你們守不住邯鄲,我們就與你們一起死。”
幾名年輕人走了過來,感激道“多謝廉老將軍。”
廉頗道“你們護送他離開吧!”
老者喊道“邯鄲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我們逃亡,還能去哪裡呢?”
幾名年輕人,答不上來。逃亡的百姓聞言,也停了下來。
“不走了,不走了。國不在了,家又在哪裡。”老者道“我死,也要死在邯鄲。”
百姓聞言,留下淚痕。邯鄲不在了,他們的家在哪裡。邯鄲在,家就在。
幾名少年喊道“我們不走了,我們要與邯鄲共存亡。”
又有幾人跟著高喊。
接著,一波又一波聲音,傳來過來,高喊道“我們願與邯鄲共存亡。”
老者喊道“為邯鄲而戰。”
廉頗高喊道“為邯鄲而戰。”
趙國將士也高喊道“為邯鄲而戰。”
數十萬之音,高喊道“為邯鄲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