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好不容易等到井上大佑填飽肚子。
石誌堅這才投其所好,與井上大佑把酒言歡,一起談論起東瀛的音樂來。
在香港音樂方麵,石誌堅也是做過研究的,尤其清楚地知道,香港樂壇其實是靠東瀛樂壇起家的。
說白了,就是香港音樂大多都是“拿來主義”拷貝的東瀛歌曲。
比如鄧麗郡漫步人生路,翻唱自中島美雪上手,兩首曲子各有優點,譽為。
還有張幗榮的那首風繼續吹。
這是哥哥加入華星第一張唱片的主打歌,也是哥哥的成名曲,更是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而這首歌卻改編自山口百惠的再見的另一方,另外,山口百惠是哥哥的偶像。
翻唱東瀛歌曲最多的則是張天王,他的月半彎,作為電影癡心的我插曲,該曲獲得了第九屆十大金曲的稱號,也成了那個時代對學友哥的印象。
事實上,這首歌也來自於東瀛,原唱歌手叫做玉置浩二,一個同樣細膩溫柔的歌手,原曲名為夢的延續。
另外張天王的那首秋意濃也同樣出自玉置浩二的作品。
雖然石誌堅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東瀛流行音樂,包括電影配樂在全世界都是頂尖的。
單單一個久石讓,就是巔峰級彆的存在,更不用說喜多郎,宗次郎,阪本龍一等大師級人物。
當然,現在才1968年,很多大師級人物還沒成名,石誌堅也不會拿他們來忽悠眼前這位井上大佑。
可即使如此,石誌堅稍微講了一些關於流行音樂,還有電影配樂方麵的技巧,就讓井上大佑驚為天人。
相差五十年的知識鴻溝,足以讓石誌堅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山田光子多少也涉獵過一些音樂方麵的事情,她也沒想到石誌堅在這方麵的造詣會這麼深厚,簡直是宗師級的存在,對著石誌堅不斷眼裡冒著小星星。
不管什麼樣的女人,都喜歡崇拜強者,還有擁有才華的男人。
當然,戴鳳妮這種女人例外。
戴鳳妮不懂什麼音樂,她隻喜歡武俠和漫畫。
在香港家裡,她老哥戴鳳年是個沉悶的人,喜歡的音樂都是一些老舊的粵曲小調,像什麼客途秋恨,帝女花,紫釵記,全都哭哭啼啼,她很厭煩。
至於當下年輕人迷戀和崇拜的披頭士,戴鳳妮也不喜歡。
尤其披頭士抱著吉他扭屁股的模樣,她覺得很沒品位。
貓王她也不喜歡。
她不喜歡貓王的粗鬢角,還有貓王的演出服,覺得貓王像馬戲團的小醜。
總之,戴鳳妮很討厭音樂,唯一能讓她聽進去的隻有貝多芬和莫紮他。
喜歡這兩位倒不是因為戴鳳妮對音樂多有品位,而是因為這兩位大師的曲子能幫她睡眠,具有強大的催眠作用。
所以,戴鳳妮看著侃侃而談大肆吹水的石誌堅,柳眉一挑,鳳眸一閃,準備發飆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