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宣傳形式在當時早已出現,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出奇,但在那個年代納粹是第一個把這一切手段有機整合在一起為自己服務的政黨。
幾個事例希特勒充分理解了形式對傳播思想(洗腦)的重要性。
即使是在今天,看過《意誌的勝利》和《奧林匹亞》這兩部紀錄片的人也會感到那種震撼。
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導演的審美標準僅僅由於光線問題,導演裡芬施塔爾刪掉了全部國防軍(陸軍)受閱鏡頭。
如此精心雕琢的電影在會給觀眾帶來的視覺衝擊可想而知。
要知道,這兩部紀錄片的很多拍攝和表現手法在當時完全是首創並在其後幾十年被奉為經典並被廣泛使用和模仿。
納粹的大型群眾集會都經過精心策劃,如主席台的位置安排,群眾行走的路線。
如何利用建築與行進路線營造氣氛,影響參與者的情緒。
充分利用燈光、篝火營造敬仰、紀律、服從的情緒,而這些集會往往會由專業導演、藝術家來指導策劃。
納粹組織了大量的社團組織,可以說從上學到工作都有各種社團等著你,激昂的樂曲、整齊的隊列、爬山越野、海灘篝火、製式服裝、階級平等對於年輕人都有致命的誘惑力。
在這些活動中,榮耀、紀律、團結、集體逐步成為一種信仰,個人意誌已被集體意誌取代。
好像是小胡子說過一句話“我們不一定能把你變成我們的人,但你的孩子一定是我們的人”。
壟斷性納粹掌權後先後取締、限製了左右翼其他政黨,在宣傳上完全形成壟斷。
而納粹的宣傳和各種警察行動相結合已滲入到普通人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當在公開場合不同政見和獨立的思考不複存在時,剩下的隻有紀律和服從。
政治主張與民粹納粹是個代表社會底層的政黨,它的宗旨包含了反貴族、反資本主義、主張階級平等的思想。
納粹的高層除了戈林和裡賓特洛普(隻能算半個)以外,其餘均出身底層階級,這能很能迎合底層勞動人民。
此外,納粹的幾個主要政治主張也讓他們吸引了眾多的支持。
一戰後德國深陷凡爾賽和約的泥潭,社會輿論一致認為德國受到不公正待遇,尋求強勢的政治勢力領導德國的複興,希特勒和納粹提出的拓展德意誌民族生存空間的政治主張迎合了社會主流思潮。
改善民眾生活是任何一個政黨都可以取悅民眾的主張,納粹將民眾生活的艱辛歸結於猶太人,這迎合了社會上原本存在的反猶思想。
在納粹黨的宣傳領域,戈培爾可以視作希特勒的繼任者和發揚光大者。
戈培爾的學識出眾,思辨能力、演講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很強,而且他有著超過常人的精力和熱情。
在納粹黨幾次大選過程中,戈培爾的宣傳組織能力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在演講方麵,與希特勒相比,前者更擅長立論式的雄辯,進而調動聽眾的情緒。
戈培爾則更擅長邏輯和k。
早期在黨派鬥爭的集會上,他頻繁利用敏銳的思辨能力迅速發現對手的破綻,以冷靜尖刻的諷刺挖苦打擊對手,很容易激發聽眾的反響。
在納粹掌權後和戰爭時期,他的演講更傾向於利用豐富的學識和貌似嚴謹的邏輯來為納粹的觀點服務。
利用精辟的語言和口號式的激情演講來引導、煽動聽眾的情緒(用情懷帶節奏?),從而掩蓋背後虛構的事實和邏輯。
可以說,曆史上戈培爾塑造了希特勒的形象,現在他又在塑造斯特拉瑟的形象。
這沒什麼需要掩飾的,每個國家的宣傳手段都是相似的,打造一個受人愛戴的偉人,讓民眾視其為偶像,每個國家的曆史上都會有幾個這樣的人。
“元首?”
從門外進來的部下的話將沉思的斯特拉瑟拉回了現實。
“怎麼了?”
回過神來的斯特拉瑟問道。
“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不用怎麼辦,你們做的不是很好嗎?按你們自己的想法放心大膽地去做就好了。”
斯特拉瑟用笑容掩飾自己走神的尷尬,他拿起桌子上的一杯水一飲而儘。
“可是,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魯爾區的問題。”
部下有些為難地說道。
“魯爾區有什麼問題?羅姆又鬨事了?”
斯特拉瑟對此感到疑惑。
“不是,就是我剛剛跟你說的,法國人不知道從哪裡出現在我們北方的領土上,亞琛已經淪陷了,現在他們正在逼近魯爾區。”
部下怯生生地回答。
“什麼?”
斯特拉瑟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