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巷戰毫無疑問是血腥的,因為在其中沒有取巧的機會,雙方都要用人命去填補戰線。
法軍第一天的進攻隻是將戰線推進了一公裡,即便有飛機的轟炸也收效甚微,因為德軍顯然對於如何預防轟炸做足了功課。
他們構築的陣地所在之處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即便所處的房屋被炸塌了也不會被掩埋,他們馬上可以繼續戰鬥。
法軍對於這些隱蔽的機槍陣地非常頭疼,而且他們缺乏曼海姆的地圖,對城內的交通情況一無所知。
複雜的路況和建築群阻礙了他們的推進,再加上德軍有意破壞了城內的路牌,這使得他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城裡亂撞。
這倒不是他們輕敵,而是他們此次前來時根本沒有想過要打巷戰。
在法軍的計劃中,他們應該是在野外跟德國人打野戰。
但是現在德軍選擇了把交戰地點挪到了城市裡,這讓許多法國將領感到不可思議。
在歐洲人的傳統觀念中,城市是不應該被當做戰場的。
與此相反,他們的軍隊應當拚死保衛自己的家園。
把城市打成了一片廢墟還要戰後重建和轉移群眾,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不過斯特拉瑟知道,二戰是繞不開巷戰這個問題的。
因為二戰比以往的任何戰爭都要殘酷。
你今天不打巷戰,明天也要打;
就算明天不打,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要打。
況且,巷戰確實是一種阻擋敵人進軍的有效作戰方式。
他可以讓劣勢方縮小和敵人的差距,擴大防守方的優勢。
德軍的狙擊手在巷戰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除了東麵第一團的狙擊小組,其他三麵也派出了不少類似的狙擊小組。
這些狙擊手不需要阻擋敵人的推進,而是儘可能地給法軍造成傷亡,所以取得的戰果甚至比第一團還要大。
而且他們的狙擊對象基本上都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找上了法軍的高級軍官。
這些神出鬼沒的神槍手給法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在總攻發起的第一天,法軍被他們擊斃了五名營長、十九名連長、三十七名排長以及數不清的班長。
戴高樂不得不緊急任命新的軍官來接替他們的位置,否則前線的部隊完全就是失去了指揮官。
當夜晚降臨時,戰鬥也沒有結束。
法軍剛剛停止進攻準備構築自己的陣地時,德軍就立馬發動了夜襲。
在剛剛布滿屍體的陣地上雙方進行著血腥的廝殺。
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德軍士兵和手持紹沙1918衝鋒槍的法軍士兵展開了激烈的對射。
雙方為了爭奪這個據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最終還是槍械性能更好、火力占優的德軍拿下了這個陣地,剛剛廝殺的戰場上則是留下了更多具屍體。
麵對這種血腥而又殘酷的作戰模式,法軍感到有些手忙腳。
他們根本沒有經過類似的作戰訓練,隻能憑借自己的紀律性和作戰意識進行抵抗。
但是在夜晚沒有了空中支援和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這些憑借麵對德軍也是落入了下風,唯一占優的也就是他們的數量了。
經過了一夜的激戰,當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法軍又被趕回了他們的出發地。
等於說他們第一天的攻勢除了讓他們遭到了幾千人的傷亡之外毫無收獲。
不甘心的戴高樂在第二天命令繼續猛攻,他把剩下的那支預備隊也投入了戰場。
為了集中優勢兵力,他把這個師直接投入了西麵進行作戰。
效果自然是有的,在局部兵力對比達到四比一後,法軍還是順利突破了德軍在市區外圍的陣地,取得了不少的戰果。
但是當更多的德軍預備隊到達西麵增援之後,法軍的推進速度又再一次慢了下來。
法軍有預備隊,德軍也有預備隊,這種情況下動用預備隊並不能達成絕對性的優勢。
榮格大將的經驗非常豐富,至少跟初出茅廬的戴高樂比起來確實如此。
打巷戰對他而言並不難理解,畢竟除了閃電戰這種作戰模式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陸軍參謀部的大部分將領理解能力還是很強的。
當戰鬥打到第五天的時候,法軍已經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一的作戰部隊。
這種恐怖的傷亡率饒是精銳部隊也支持不住,前線的進攻力度不可避免地弱了下去。
而此時推進最遠的法軍也隻是摸到了距離國家公園大約一公裡的位置,距離曼海姆的市中心還有數十公裡的距離,榮格大將還有極大的操作空間。
雖然從地圖上看,推進最遠的城西方向,法軍的最前線已經突破了曼海姆一半的距離。
但是他們隻是一支孤軍,得不到其他方向上的支援,很容易遭到兩翼的夾擊而不得不退縮。
而且此處法軍的傷亡情況也容不得他們繼續發動如此猛烈的攻勢了。
此外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法軍空軍偵察兵已經發現在距離曼海姆幾十公裡外出現了小股的德軍部隊,似乎是曼海姆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