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莫斯科一處隱秘的民房,地下室內一群人正在這裡開會,其中就包括了蘇共的許多高層人士。
“我說,布哈林同誌,你今天把我們召集到這裡來是乾什麼?”
季諾維也夫問道,他們今天接到了布哈林的緊急通知,所以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到了這裡。
“你們的工作進度這麼樣了?”
布哈林問起了工作事項。
“那自然是著手去做了,我們已經準備了很多資料還有證據,隻要合適的時機一到,這些東西拋出來,對斯大林集團的威脅是巨大的。”
季諾維也夫洋洋得意地回答,他們之前可是費儘了心思去尋找這些證據,包括各種文件和資料,為此他們可是把整個蘇聯都翻了一遍。
“很好,既然這些都準備好了,那麼就差合適的時機了。”
布哈林知道光靠這些證據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實際上的支持。
當初列寧同誌在遺囑中批評斯大林,認為需要派人撤換他的總書記位置,但是那個時候斯大林已經掌握了大權,所以這封信被硬生生壓了下來,最終也沒有翻起什麼浪花。
所以如果沒有外界的支持,那麼一切都是徒勞的。
“布哈林同誌,你最好解釋一下,為什麼你沒有在大會上反對廢除新經濟政策和實施農業集體化政策。
雖然我並不反對斯大林這樣做,但還是很好奇你的想法。”
一旁的托洛茨基問道。
因為受到了其他人的勸說而暫時收斂了自己的行為,所以此時的托洛茨基還沒有像曆史上那樣被流放到阿拉木圖。
包括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反對派都沒有被開除出黨。
他們現在都變的低調起來,在外人看來他們這是在權力鬥爭失敗之後投子認負,但是他們心裡清楚這是為了下一次清算積蓄力量。
“我從來沒有認同過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那是對農民無情的掠奪,這是無法容忍的措施。
我同意斯大林的政策隻是權宜之計,為的是讓他放鬆警惕,更好的借助他的政策推翻他。”
布哈林說道。
“你不妨說的再明白一些,我不明白,為什麼通過支持斯大林的政策就能推翻他的統治了?”
加米涅夫一臉疑惑。
“不是支持,而是扭曲並且擴大化。”
布哈林的話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大家都把眼光聚焦到布哈林的身上,期待他給出一個好的辦法。
“斯大林的農業集體化政策是為了工業化服務的,通過工業收割農業、實行工農業剪刀差來為工業化動力,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損害農民的利益。
蘇聯隻能通過低價收購甚至強征農民的農產品來補貼國家的工業,這毫無疑問會激起農民的反抗。
這種強行征收糧食的行為對當地的民生影響是惡劣的。
蘇聯人口眾多,但是產量區是非常集中的,主要集中在烏克蘭地區,其他地方因為緯度的原因並不適合農業。
隻要收成沒有繼續增長,哪怕隻是保持停滯,那也會帶來嚴重的饑荒。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機會就來了,那些不滿斯大林統治的人民都會起來反抗,我們就可以把斯大林從位置上拉下來了。”
“光這樣還不夠吧?我們手中沒有軍隊,那麼隻要斯大林狠下心出重拳,那麼我們遲早要完蛋。
就像當年鎮壓波坦夫暴動和喀琅施塔得水兵起義一樣,我們還是打不過正規軍的。”
托洛茨基思考過後認為勝算不是很大。
“所以,我們才需要把斯大林的錯誤擴大化,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反對斯大林就是在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斯大林不會想到,他大力推行的工業化其實就是他滅亡的開端。
工業化進程中會給蘇共帶來不可避免的官僚化,所有技術官僚都會得到他們的特權,這會催生更多的腐敗。
整個蘇聯的腐敗就像一架山頂的馬車,我們隻要在後麵輕輕推上一把,那麼他就會朝著穀底狂奔。”
布哈林把斯特拉瑟交代給他的東西都複述了一遍,
“如果這其中還有一些暴力事件的話,那麼效果就更好了。”
“聽起來似乎很不錯,但是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如果斯大林決心用武力維護自己的地位,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托洛茨基問道。
“是的,所以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在革命開始前先把斯大林集團的人給控製住。
把他們審判之後投入監獄,然後再公布我們的文件來否定斯大林集團的合法性。
在那之後,那些不滿斯大林集團統治的人自然會支持我們的政權。”布
哈林笑道,他感覺自己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這個環節恰恰是最難的,這裡是莫斯科,斯大林身邊的安保是最嚴格的,想要把他們繩之以法可不容易,你打算怎麼完成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