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在曼施坦因等人正在對手中的論文進行高談闊論的時候,論文的作者於爾根則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他們口中的笑料,他前不久還在為了自己的論文而發愁。
是的,於爾根也報名了慕尼黑軍校並且順利進入了。
當然,他能夠進入慕尼黑軍校可不是憑借著他初中肄業的文化水平,這在整個慕尼黑軍校都是墊底的地步。
當初是在拉爾夫的極力要求下,於爾根才決定前往慕尼黑學習。
第一步兵師的官兵憑借著總司令嫡係部隊的地位以及於爾根參加過德法戰爭的履曆,所以他才得以在第一師師長的推薦下順利地進入慕尼黑軍校。
雖然開頭很順利,不過在慕尼黑的學習就不是那麼令人愉快了。
雖然嚴苛的訓練水平對於於爾根來說算不得什麼,畢竟第一步兵師的訓練量也很大,但是在專業方麵的學習讓於爾根感到頭昏腦漲。
要知道慕尼黑軍校每個學年的升級可不是混混日子就能過去的,每個學員都要每年提交一篇論文,在通過了答辯之後還要送去查重。
這個年代雖然不可能比對每篇論文的相似性,但是要是學員上交的論文中有兩篇相似的就非常有趣了。
寫論文對於於爾根來說無異於是寫天書,特彆是當他知道自己的選題是寫一篇有關德軍在野戰中應當采取何種戰術的論文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開什麼國際玩笑,要是讓他寫如何在戰壕中殺死敵人他還能跟導師掰扯掰扯,讓他寫戰術乃至戰役層麵的東西於爾根那是半點不懂。
好在雖然不懂,但是他可以抄襲。
雖然歐洲那些著名的著作他是抄襲不了了,但是得益於這個時代還沒有計算機可以用來查重,所以歐洲以外的著作基本上不會被查到。
於是於爾根靈機一動,他決定找那些外國使團的的外交人員尋求幫助。
之前他還在第一步兵師的時候,第一步兵師可沒有少作為閱兵部隊接待外國人員。
所以不少外交大使跟第一步兵師關係很好,私下裡也少不了人員的交流。
在不少國家的大使館,隻要你能證明是第一步兵師的人,都不需要提前通報,隻要在門衛那登記一下就能進去了。
思來想去,於爾根最終選擇了中國的大使館。
無他,因為中國人在德國沒有什麼存在感,尤其是在底層。
很多人對於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馬可波羅遊記的敘述中。
對於中國的軍事著作那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非常方便於爾根進行抄襲。
中國的外交大使也非常和善,並沒有因為於爾根是一個中尉就瞧不起他。
彆的國家的大使態度良好可能是因為國家實力不允許,但是中國絕對是出於禮儀才這麼做的,五千年的禮儀之邦禮節還是到位的。
在聽於爾根道明了來意之後,這位和善的大使爽快答應了於爾根的請求,他承諾會把最近幾年的中國軍事著作都收集起來給於爾根送過去。
一周後於爾根果然收到了一個巨大的包裹,拆開來一看,裡麵都是一大堆1920到1929年中國國內在任何新聞媒介上發表的軍事論文。
雖然大部分離著作的水準相差甚遠,不過在於爾根看來應付自己升級應該是夠了。
再說了,就算中國的軍事水平不高,但是自己可以挑選嘛。
如果一般的將軍水平不行,那麼挑北伐軍總司令的著作總夠了吧。
在這樣的想法下,於爾根找到了常凱申在報紙上發表過的文章,那一期正好是寫有關野戰的,標題是“常山之蛇”。
雖然於爾根不知道常山是在哪裡,不過他相信那一定是常凱申的戰術思想取得重大勝利的地方。
於爾根於是在對常凱申的著作進行了簡單修改之後就把這篇文章完完整整地引用了一遍,然後便洋洋自得地過暑假去了,在他看來,自己的論文肯定是穩過的。
“魏特曼,你假期有什麼打算嗎?”
想到這,於爾根把目光投向了和自己一個寢室的同學。
魏特曼可是他們年級最厲害的學員了,每期考試他都是排名第一,所有導師對他都非常滿意。
在實戰中魏特曼的表現也非常亮眼,雖然他隻有十五歲,但是許多技能並不遜色於成年人。
他曾經在赤手空拳的情況下乾翻了數名身強體壯的成年學員,雖然是運用的偷襲的方式。
不過即使這樣也非常厲害了,起碼於爾根自認為自己是做不到,哪怕自己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也不行。
“當然是留在學校裡繼續訓練嘍,我們年級下個月有分配到新的訓練車,聽說是新式坦克,大家都回家去了,我正好可以天天拿去訓練。”
魏特曼此時正擺弄著他桌子上的坦克模型,這位少年展現出了對坦克超乎尋常的熱愛。
於爾根有些無語,沒想到這位年紀比自己小的室友是如此的刻苦,搞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