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萊茵蘭回歸_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6章 萊茵蘭回歸(1 / 2)

斯特拉瑟的紅色德國!

1930年11月7日淩晨,19個步兵營和12個炮兵連的德軍官兵在黑暗中排好了行軍隊形。

腳下的道路通向萊茵蘭——自1925年以來德國武裝力量從未踏足的地區。

11月2日國防軍總司令斯特拉瑟秘密下達了代號“訓練”的命令之後,約1萬德軍陸續按照之前的預案在此地集結。

此刻,全副武裝的他們隨時準備邁出右腿向萊茵蘭進軍,所需要的就是來自柏林的命令。

回到1930年3月。

出於對德國毀約擴軍的憂慮,法國朝野普遍催促外交部長的賴伐爾重啟《法波互助條約》的談判。

華沙同樣采取了相應的措施。

1930年4月,波蘭外交官利普斯基赴日內瓦與賴伐爾會麵。

經過一個月的反複磋商,5月2日,法波雙方正式簽署《法波互助條約》(尚待法國議會批準)。

條約規定,法國或波蘭“成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無端侵略的對象時”,兩國保證“立即進行相互支援與協助”。

5月16日,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在布拉格簽署《波捷互助條約》,規定了兩國在麵臨軍事威脅時的共同防禦義務。

同樣是在5月2日,國防軍陸軍統帥部開始秘密擬定代號“訓練”的進軍萊茵蘭的方案。

5月21日,斯特拉瑟發表演講攻擊法國“將共產主義引進歐洲舞台”,並宣稱此舉與洛迦諾公約所規定的義務不符。

這事實上為自己即將違背《洛迦諾公約》一定的法律依據。

整個1930年下半年,斯特拉瑟都在等待機會。

在此期間,歐洲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西方媒體所大肆渲染的法意三國反德國擴軍的“斯特雷紮陣線”由於193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而趨於瓦解,德國在埃塞俄比亞戰爭中對意大利的援助也使羅馬和柏林進一步走近。

極右翼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的猖獗以及左翼“人線”運動的發展使得法國政局動蕩,對履行集體安全義務顯得力不從心。

然而對德國重新崛起的恐懼暫時性壓倒了內部的紛爭

1930年6月27日,法國議會以353票對164票的多數批準《法波互助條約》,法蘇軍事合作關係正式達成。

斯特拉瑟立即抓住這一機會行動起來。

7月2日,代號“訓練”的命令正式下達。

此舉引起了以陸軍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為首的一大批國防軍高級將領的普遍驚慌。

貝克等人的反對並非空穴來風,當時德國恢複義務兵製之後的第一批新兵剛剛入伍,可以動員的後備力量非常有限。

如果巴黎決定采取反製措施,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可以迅速動員90個師,後續還可以繼續投入100個師。

此外,一旦法德軍隊發生交火,波蘭完全有可能根據《法波互助條約》參與對德作戰。

屆時不但德軍必須退出萊茵蘭,民族工人黨政權以及可以追溯到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再武裝化的努力都有可能付之東流。

然而斯特拉瑟仍然拒絕了國防軍老將們的提議,要求隆美爾繼續執行“訓練”方案。

曆史的車輪就這樣來到了本文開頭所描述的場景。

隨著命令的下達,2萬德軍跨過邊界線進入萊茵蘭地區。

其中3個營的先遣部隊渡過萊茵河向德國與比利時、法國邊交界的亞琛、特裡爾和薩爾布呂肯推進。

儘管進軍的過程十分順利,且沿途受到了萊茵蘭民眾的狂熱歡迎,在“德意誌萬歲”的歡呼聲中沿既定路線行軍的德軍並不輕鬆。

官兵們深信法國即將做出報複,等待他們的是一場硬仗。

此外,指揮官們接到了隆美爾代表國防部作出的“反措施”的密令一旦遭遇法軍乾涉,先遣部隊立即撤離萊茵河對岸,避免與法軍接火。

柏林方麵也在緊鑼密鼓地行動德軍進入萊茵蘭2個小時後,斯特拉瑟在國會發表正式演說。


最新小说: 凜冬領主:從每日情報開始 綜漫:我真的不能談戀愛 惡婦撞頭後不賣女兒,帶全村致富 從邊軍小卒砍到封疆並肩王 崩鐵震驚!他們全都能看到啊! 開局穿越,躺平就能修煉到滿級! 彆瞧不起誰 開局寄生邪神!萌主她總是撲克臉 七零:逼我替嫁,我奪你空間嫁短命軍少 軍婚十年不圓房,重生改嫁他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