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是他們。”
基洛夫對於這個答案毫不懷疑,作為參加過十月革命的人自然知道在之後的三年國內戰爭中,英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對於共產主義那是相當的恐懼,所以他們乾方百計想要撲滅革命的火焰。
他們對蘇維埃做出了乾涉除了派遣軍隊之外,還有類似刺殺的活動。
像列寧同誌的遇刺基洛夫就懷疑跟英國人脫不開關係。
所以當線索表明布哈林的死亡跟英國人有關係的時候,基洛夫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
“我們現在就要派軍隊把英國大使館給包圍了。”
“這樣做會不會引起糾紛?因為我們手上還沒有確實的證據。”
紮伊采夫擔心這樣做過於草率了。
“把他們逮捕了,我們不就有證據了,人證物證都在英國佬有什麼可說的?”
基洛夫冷冷地說道。
刺殺布哈林本身就是一件很惡劣的事情,雖然布哈林參與了反斯大林集團,但是處置他是蘇聯內部的事情。
英國人此舉是乾涉蘇聯內政,況且斯大林的死未必跟英國沒有關係。
種種因素加起來使基洛夫認為包圍英國大使館算不得什麼大事。
看自己的領袖都這麼說了,紮伊采夫也沒有說什麼,他招呼手下的士兵去執行命令。
於是乎,這些如狼似虎的士兵迅速包圍了英國大使館。
他們像一臉懵逼的英國大使要求交出逃到英國大使館裡的特工。
還處於狀況外的英國大使自然沒有同意,他根本不知道英國會派的什麼特工,自然也不可能讓這些蘇聯士兵進去搜查。
不過,這些蘇聯士兵可不管這麼多,有了上級的保證,他們直接衝進了英國大使館把裡麵翻個天翻地覆。
結果還真給他們翻出了三具屍體。
當然,這三具屍體是德國特工提前準備好的,相貌跟德國特工三人非常相似。
或者也可以說德國特工化妝後的外貌跟這三具屍體非常相似。
對於這三具屍體,英國方麵自然給不出什麼合理的解釋,於是這就被契卡當成了英國毀屍滅跡的罪證。
他們順勢逮捕了英國大使館的全部人員,除了英國大使以外。
當天下午蘇聯外交部就發表了一篇措辭強硬的抗議信,指責英國人派遣特工刺殺蘇聯領袖斯大林。
英國人自然不肯背這個黑鍋。
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辯論到最後就成了隔空對罵。
蘇聯方麵停止了跟英國的一切經濟貿易合作,雙方的關係降至了冰點。
如果不是因為蘇聯內部還有烏克蘭問題還要處理,基洛夫甚至想用相同的手段回報這些厚顏無恥的英國人。
哦,還有那些資本主義國家的人。
這些家夥都太可惡了,明明是英國佬刺殺的斯大林同誌,卻反而站在了英國人那邊指責蘇聯無理取鬨。
在基洛夫看來,這就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袒護。
還好,蘇聯並不是孤單的,德國在蘇聯發布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支持蘇聯的行動。
德國總理斯特拉瑟還親自寫了一封電報吊唁斯大林同誌,並且詢問何時能來莫斯科參加斯大林同誌的葬禮。
這才是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兄弟般的情誼,哪像那些虛偽的資本主義國家可以相比的。
基洛夫收到這份電報的時候激動的熱淚盈眶。
基洛夫雖然非常感動,不過還是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複。
他認為必須要等到烏克蘭問題解決之後,才能讓斯大林同誌正式的安葬。
這樣才對得起斯大林同誌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