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種基礎薄弱的製造業很多東西都得從美國進口,比如汽車、飛機還有各種武器的零部件。
最重要的是除了武器的零部件和特種鋼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石油都依賴美國,也可以理解成如果沒有美國這些物資日本很難侵略中國。
為什麼總有人說美國通過一戰二戰發戰爭財奠定了超級大國的地位,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侵略中國的大部分戰爭物資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剛開始的時候日本以為能速戰速決,可實際上戰線越拉越長、越陷越深,錢都進了美國的口袋。
當時中國多次要求美國禁止想日本輸出這些戰爭物資,而美國方麵隨著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了解了中日戰爭的真相開始紛紛抵製日本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同意禁止想日本輸出戰爭物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道義禁運。
但是羅斯福這個人表麵一套背地一套,所謂的道義禁運非但沒有停止向日本出口反而增加了。
1937年美國出售給日本的飛機價值為2484萬美元,而在實行所謂道義禁運以後的1938年,美國售給日本的飛機價值卻增加到17454萬美元,這個實例足以說明羅斯福政府的所謂道義禁運的虛偽性。
日本有了足夠的石油和武器,侵略的勁頭越來越猛。
直到重慶大轟炸羅斯福才開始猶豫認真考慮要不要停止向日本輸出石油。
他主要怕禁運之後日本去攻打英國的殖民地馬來西亞跟印度尼西亞,因為這兩個地方有大量的石油。
而且英國跟荷蘭當時正忙著對付納粹德國,所以在這兩個地方部署了很少的兵力。
其實日本為了找到替代美國石油的供應區早就惦記上了這兩個地方,隻是忌憚旁邊的越南,當時的越南是美國的飛地。
要知道印尼有石油還有金、銀、錫、煤礦、橡膠這些資源。
為了避免擴大戰爭羅斯福繼續向日本戰爭物資,日本為了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準備多囤點石油當時也顧不上越南這塊飛地了,打算先占領馬來西亞跟印度尼西亞於是要買下美國當年全部的石油產量。
原本很多人對羅斯福表麵一套背地一套有意見,這次日本要買下全部的石油產量美國的政客們著急了,很鄭重的告訴羅斯福如果在不限製日本購買航空汽油咱們自己的軍隊就有可能出現汽油供應不足。
在巨大的壓力麵前羅斯福終於下定決心宣布對航空燃料以及潤滑油和第一號高溶度的鋼鐵實行出口管製。
其實這一次禁運又是表麵一套背地一套。
因為裡麵有一項禁運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說白了就是87號一下的不禁運比如86號,而且往86號航空汽油裡加鉛可以提高辛烷值能達到87號的效果。
當時日本短短的半年時間內瘋狂的進口石油,那有了足夠的石油日本開始準備進攻印度尼西亞。
這時候羅斯福急眼了,因為他頂著巨大的壓力賣給日本石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日本打印度尼西亞的注意。
這次一氣之下是真的禁運了,接下來英國跟荷蘭也宣布禁運。
隨後羅斯福警告日本撤出中國停止向南侵略,日本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趁著家裡麵還有石油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兵分兩路,一路去了夏威夷偷襲珍珠港,一路去了馬來西亞。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如果要進攻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那麼就同時還要對上美國。
那麼這三條路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對於日本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
作者題外話感謝書友造個大反派的5張金票支持,愛你麼麼噠????????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