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氣氛之下,每一個個體都會覺得彆人都有取勝之心,然後自己也會深受鼓舞。莫名其妙就覺得自己應該勝利。
這樣在戰爭過程中,這種信念也會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而這種約束力會在很多關鍵時刻影響到每一個人的抉擇,這些抉擇可能會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古代,一顆釘子毀滅一個王國並不是寓言,而是一些血淋淋的事實。
當然,你的理由也可以是去搶錢搶糧搶女人,這種理由其實也挺有效,但前提是你確實實力強大,乾壞事有較多成功案例,不然你莫名其妙去搶彆人,彆人不會拚死反抗嗎?
乾壞事,士兵還是會心虛害怕的。
除非你把錢實實在在發到每個人手裡,否則誰能真的high起來呢?
即使有一時血氣之勇的支持,也不能保證在變化莫測、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能軍心穩定。
有時候即使一方取得暫時性的優勢,也可能因為部分將領舉城投降敵方而失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人不是遊戲nc,也會從根本上判斷形勢,也會受到錯誤信息的影響,還會為自身利益考慮。
如果你不能一種道理一種信念,你保不齊他做出什麼決定來。
三國的時候,為什麼曹操始終不稱帝?
因為隻要他不稱帝,他去打劉備、孫權就是師出有名,屬於代表漢室討伐叛逆(劉備的身份畢竟是可疑的)。
我們現在覺得那個時候是軍閥混戰、三國爭霸,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對於當時普通老百姓來說,天下還是漢朝的。
老百姓沒有信息來源,很多事情都是道聽途說。
丞相叫征他當兵去平息叛亂,他覺得朝廷還是那個朝廷,造反的畢竟是造反的,所以他能踏踏實實地去打仗。
哪怕到了現代社會,你攻擊彆人也得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除非你的實力已經遠超其他對手,不需要在意國際輿論,否則的話還得按照這一套來。
哪怕是無恥的日本人不也是用尋找失蹤士兵的理由製造了七七事變。
真的會有國家不用任何理由單純的表示自己想進攻就發動一場戰爭嗎?
斯特拉瑟對此表示懷疑。
“既然這樣的話,那麼隻有一個辦法了。”
戈培爾說道。
“什麼辦法?”
“元首,你剛才說過,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一頭牛,那麼他就不願意拚命。
但是如果有人想要跟他搶這頭牛呢,那他是不是就願意拚命了?”
“你是說告訴德國人民如果不打仗就要被彆人打?”
“沒錯,團結人民的最好方式就是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犯罪。
樹立一個外部的敵人,更有利於內部的團結。
這個敵人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是構思出來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人民感受到危險。”
“我明白了,我其實可以告訴人民,如果德國不先發製人,那麼英國跟法國就會對德國發起進攻。”
斯特拉瑟覺得自己的思路被打開了,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讓英法率先對我們動手,真的總比假的說服力更高。”
戈培爾說道。
“這個環節就讓我去操作好了。”
斯特拉瑟自信滿滿地表示。
有了方向,那麼戰術上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