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異端們則是通過自主修行,從魔法師或戰士十級,領悟玄奧後,經曆傳奇超凡十級,最終成為聖域,達到神靈的境界。他們掌握法則玄奧,依靠玄奧獲得神力、神性,完全自主,不需要依賴信仰、信徒。”
“因為走的是自身成神的道路,因此他們又是無信者。”
信仰成神。
修煉成神。
他們先天對立,前一個要愚弄萬民,發展信徒。後一個要打破神威,自身成神。
因此。
自後者出現後,一直被主流邪神視作異端,一直是敵視的態度。
有殺錯勿放過。
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異端都生活在城市中的陰暗角落,躲避教廷、國王的追殺。
他們一點點積蓄力量。
終於。
經過多年的蟄伏,第一批異神出現,他們恢複古稱,不稱神,稱聖域,以示與神靈勢不兩立、絕不妥協的決心。
魔法師傳奇魔法師聖域魔法師。
戰士超凡戰士聖域戰士。
異神們根據當初神靈為信徒們創立的祭司、戰士兩條道路,創立了魔法師、戰士兩個體係。
凡人階段。
十級魔法師跟戰士。
十級傳奇魔法師跟超凡戰士。
再然後就是媲美神靈境界的聖域魔法師、聖域戰士。
隨著異神中湧現的強者越來越多,異神跟神靈的戰爭爆發了。
七大仙宗進入蠻荒,在內域活動,動靜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外域中高階邪神始終沒有反應,就是因為他們的精力都被異神拖住。
異神依托於邊地,不斷騷擾跟進犯外域,使得神靈煩不勝煩疲於應付。再加上他們彼此間為了領地、信徒,互相攻伐是常有的事,不是鐵板一塊,自然也就顧不上內域了。
“內域貧瘠,目前尚存邪神僅二十六個,均為六重天,各自信徒都在千萬以上。”
“北外域現已查明的高階邪神二十七位,中階邪神五十四位。”
“南外域現已查明的高階邪神三十一位,中階邪神六十九位。”
“邊地異神數目不明,高階異神大約在十位左右。”
隨著左宗明的敘述,地圖中顯出一個個猩紅標示。不同位階的邪神標示的大小跟顏色深淺都有明顯不同,很輕易就能夠看明白。
與飄忽不定的異神相比。
正統神靈因為各有領地、信仰的緣故,很容易查清楚數量,最終數目不會差距太大。
五十八個高階邪神。
一百四十九個中階邪神。
看上去比例古怪,一部分是因為早期邪神入侵地窟,進來了不少中高階邪神。他們占據先發優勢,占據了蠻荒大量的人口、地域跟資源,地位不可動搖。
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邪神體係強者通吃,有很強的侵略性。弱小邪神很難自保,要麼偏居角落,如之前內域的低階邪神。要麼投靠強者,成為高階邪神的從屬。
如內域。
因為七大仙宗聯合眾妖王,四處獵殺邪神,使得大量的無主信徒離散,被中階邪神吸收,壯大實力。
不少低階邪神恐慌,甚至主動投靠更強大的邪神,以尋求庇護。
大魚吃小魚。
最終內域隻剩下二十六個六重天邪神。
俯瞰蠻荒。
邪神在高階、中階的數量上,比不上七宗聯軍。
但要考慮到他們的地域優勢以及眾多信徒、仆從的優勢。
這一戰不能大意。
“老夫建議。”
“第一步先將內域妖王整合,然後以內域為後方,穩紮穩打,將南外域攻下。依托南域,再掉頭北伐,一舉拿下整個蠻荒。”
左宗明一口氣說完自己的計劃。
這個計劃勝在一個穩字。
先南後北。
穩步推進。
這種策略下,以七宗聯軍的實力,隻要不發生意外情況,拿下蠻荒隻是時間長短、傷亡多少的問題。
“蠻荒邪神背後是邪神世界,一旦戰事打起來,蠻荒邪神會不會主動打開諸神結界,從邪神世界搬來救兵”
“兵貴神速。”
“我們現在擁有絕對的優勢,何不如一鼓作氣,南北兩路並發,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邪神、拿下蠻荒”
修羅神宗童戰的策略顯得激進許多。
但其中卻不無道理。
他們背後有煞環海,有七大仙宗。戰事不利的情況下,隨時可以求援。
蠻荒邪神當然也可以。
一旦拖延,待到邪神世界援兵到來,爭奪蠻荒很可能要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蠻荒邪神當初為了開發蠻荒,避免蠻荒反入侵,在邪神世界的出入口設立了諸神結界。除非集齊當初七位邪神主帥中至少四位手中的神器,否則即使是高階邪神、妖王,也沒辦法打破結界進入邪神世界。”
“時隔一千四百年。”
“七位邪神主帥戰死四個,四件神器丟失,輾轉落在四位新崛起的頂尖邪神手中。而執掌七大神器的七位頂尖邪神,這些年彼此攻伐,矛盾極深,想要湊齊四件神器開啟諸神結界,哪有那麼容易”
五元宗崔定山搖頭。
他將蠻荒邪神古往今來的局勢攤開來說,稱諸神結界很難開啟,這是支持左宗明的穩進策略。
接下來。
七宗圍繞著穩進跟激進兩個大的方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十多天後。
七帥定策,劍指蠻荒。
,,,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