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血雨!
西南巴蜀,天陰雲青,淫雨霏霏。
這連日的雨水終於將萬隱山燒了三日三夜的火熄滅了。
雖然空氣中還隱約帶著些許焦味,但從小鎮抬頭望去,雲山相接處已經不見火光。小鎮的居民一傳十,十傳百,各戶人家都從屋內出來,打著油紙傘站在青石板路上交頭接耳。
“這火總算是滅了,阿彌陀佛,要是再燒下去免不得要燒到我們這兒。”白發老嫗對老頭說。
一旁的年輕人插嘴道“阿婆,咱這兒好歹還隔著一條漳江,燒是少不到的。但這山上的萬隱禪寺恐怕是毀了!”
“胡說八道,”老嫗不信,“萬隱禪寺乃‘仙門’,守護巴蜀幾百年了,‘仙人’們動動手指就能把一座山給拔了,怎麼可能出事?”
年輕人麵露不忍,用手擋著一邊臉,悄聲說“阿婆您是好多天沒去漳江打水了吧?聽說前幾天剛下雨那會兒,漳江的水都是血紅色的,可瘮人了。”
“為何會是血紅色的?”老嫗驚道。
年輕人道“聽說是仙人們的血染紅的!而且我還聽說整個禪寺都被燒了。您去鎮裡的酒館打聽打聽就知道了。”
老嫗嗤之以鼻“酒館裡的消息能信?有慈一師太坐鎮,老婆子我可不信你的鬼話。”
年輕人不與之辯駁,打著傘走開。
事實是,年輕人並非道聽途說,他說的話幾乎都是真的。
而事情要從三天前的午後說起。但在說事之前,先要介紹一下這片大地的基本情況。
這片大地上有好幾座“仙山”,居住著一群百姓口中所謂的“仙人”。他們自然沒能得到成仙,騰雲駕霧,但卻深諳修仙之法。雖不能長生不老,但修仙之人往往延年益壽,常有百歲之齡卻仍然身強力壯者。
“仙門”之中最有名者有四。
燕北岱安峰,姑蘇金山寺,嶺南滄浪閣,還有就是這巴蜀萬隱寺。
萬隱寺位於巴蜀的重巒疊嶂間。古寺依山而建,簷牙高啄,層層疊疊,連綿數裡。
那日山中氤氳濃重,半山居霧,天色陰沉,更增山寺清幽之感。朱紅的簷廊下,兩邊各坐著一排帶發修行的小尼姑。
不對,仔細瞧瞧裡麵還有一位白衣素裹的少年。
這少年膚白如雪,濃眉之下一雙眼睛笑成月牙兒。他麵部勻稱,下顎線分明,頗為俊美。穿著和一眾小尼姑一樣的衣服,身材偏瘦卻依稀可見其肌肉線條,腰間彆了一個嗩呐,和小尼姑們說笑著。
小尼姑們正在慫恿他吹嗩呐“師弟,乘師父不在,你快給我們吹首歡快的。”
少年看上去略微有些靦腆,推辭道“師姐,你饒了我吧。師父說過了,寺中不可吹嗩呐,有擾清靜。”
一個小尼姑道“少搬出師父來嚇唬人。師父十幾日前就去金山寺了,你現在吹師父可聽不到。隻要薑師姐不告狀,師父永遠都不會知道。”
後半句是對著抿嘴笑的薑暮還(huan)說的。薑暮還眉眼清秀,眼角含情,是萬隱寺的大師姐。慈一師太不在,萬隱寺由她管事。她平時雜務繁忙,好不容易得了空和師妹們坐一起,就見證了她們逗弄小師弟的景象。
少年眼巴巴地看著薑暮還,好像在跟她撒嬌說他不想吹。薑暮還莞爾一笑“你們彆欺負他,人家不想吹就算了。”
少年笑得更甜了“還是大師姐好。”
小尼姑還不罷休,對著一個坐在角落裡的小姑娘說“小童,你快叫你燕林哥哥吹嗩呐。”
童淅是一個身材嬌小的姑娘,年齡比少年還小,是寺裡的老末。平日裡不太敢說話,總是跟在師姐身後,尤其喜歡纏著這個笑容很甜的少年。
師姐發話了,童淅隻好瞪著她的大眼睛對少年道“燕哥哥,來一首吧。”
一眾小尼姑開始在旁邊起哄,少年半推半就地拿出嗩呐“好好好,給師姐們吹一首《抬花轎》!”
“這是辦喜事時吹的曲子,你拿來吹給師姐們聽,成何體統!”
少年才不顧師姐們的抗議呢,深吸一口氣,嗩呐高亢的音色就響徹雲霄。少年搖頭晃腦地吹著,曲調歡快多變,加上他時不時對著師姐們笑,把一眾小尼姑都逗得捂著嘴“咯咯咯”地笑。
就在這時,嗩呐聲戛然而止,少年也麵色突變——
“薑師姐!”
人未見,聲先至。
那聲音慌亂不堪,帶著些許顫抖。緊接著,兩名小尼姑架著一名渾身浴血的尼姑從門簷下出現。原本坐著的小尼姑都站了起來,愣愣地瞧著,隻有薑暮還反應了過來,衝上去“快,把她抬進屋裡。”
“不……”那渾身浴血的姑子拒絕,掙紮著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囊塞到薑暮還手中“師姐,這裡麵裝著師父的內丹。你快帶著師父的內丹跑!”
薑暮還不敢相信“這是……師父的內丹?”
“是……!”
眾人瞠目結舌。修仙之人都知道,內丹離體則人立時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