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連忙說道“太皇太後英明。”
“不是什麼英明,江南田產十之八九入官,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江南一府可抵彆處一省,特彆是廣西,貴州,雲南這西窮省,與江南好一點的府縣相比都不成,貴州估計隻能頂一個縣吧了。”太皇太後說道。
“有人說,之所以江南重賦,是因為太祖皇帝懲罰江南百姓跟隨張士誠,這話根本是汙蔑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最是愛民不過,洪武年間,南京百姓因從龍最早,一連滅數年錢糧。太祖皇帝何以對江南百姓另眼看待。”
“不過,江南重賦也是有原因的。”太皇太後說到這裡,微微一頓。
朱祁鎮連忙端了一杯熱茶送上前,問道“什麼原因?”
太皇太後輕輕一抿說道“江南富饒,人丁興旺,畝產最多,江南一畝所產,勝過中原兩倍,勝過西北三四倍之多。”
“如此,不從江南取糧,在何處取?難不成從西北取?同樣的賦稅,在江南不過是拖欠一點而已。”
“但是在西北,卻是要造反的。”
“還有就是江南重賦並非從本朝開始,本朝不過是承襲而已。”
太皇太後問道“你可知道賈似道?”
朱祁鎮說道“知道,賈似道是宋末宰相,是一個大奸臣,就是他亡了南宋。”
太皇太後聽了,輕輕搖頭說道“孫兒,奸臣忠臣,是外麵大臣說的,孫兒隻需分能用,不能用?”
朱祁鎮若有所思說道“這賈似道倒是能用,還是不能用?”
太皇太後說道“賈似道時運不濟,但說起來也是能用的,他年輕的時候,鄂州之戰逼退忽必烈,就很有名臣風範。後來卻千夫所指,被認為是亡宋的首禍。在我看來,卻是南宋朝廷走到了儘頭。”
“南宋朝廷以一隅之地,對抗蒙古三麵進攻,財力枯竭,不足以養軍,這個時候賈似道提出了公田法。就是公家贖買兩浙土地為官田。以官田所產養軍。”
朱祁鎮想想,說道“南宋既然已經沒有財力養軍了,他那來的錢來贖買土地。”
太皇太後說道“寶鈔。”
朱祁鎮說道“他以什麼為本?”
太皇太後說道“贖買的土地。”
朱祁鎮吃驚的說道“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
“空手套白狼?”太皇太後想了想說道“倒也貼切,不過這一件事情,賈似道倒是做成了,隻是他得了錢,失了人心。”
“在兩浙路有土地的都是什麼?”
“多為達官貴人,還有一些武將的田產,兩宋從宋太祖開始就是厚養武將,削其軍權,而今權也沒有,田產也沒有了。”
“誰還為趙官家效命。”
朱祁鎮說道“賈似道未必不知道這個結果,隻是沒有錢,前線諸軍估計先散了吧。隻能先顧眼前了。”
太皇太後說道“我兒聰慧,不過,賈似道雖然死了,這公田法卻是遺留下來了,前元將江南土地分給宗親勳貴,都是按照賈似道公田法定得稅製。而張士誠打下來之後,還有加征。”
“太祖打下江南之後,前幾年處處征戰,需要糧草,隻是稍稍減低一點,就照著收稅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原來如此。”
行政是需要成本的。
江南百姓早就習慣了這個稅製了。朝廷能多得幾分,朝廷是傻子才不要。從這一點上來說可以看出,柿子撿軟得捏,不過在什麼地方都是合適。
利益這東西,你不去爭取,指望上麵大發慈悲,大抵是不可能的。
太皇太後說道“江南重賦固然苦了江南百姓,但是已經成了定例,江南財賦幾乎占天下之半,今個一免江南賦稅,朝廷所需,就要從其他地方征上來,貿然加稅,是要引起民變的。”
“這事雖然不好,但也隻能如此了,所以派往江南的大臣,要重之又重,多派些賢明的大臣,安撫好江南百姓。”
“你萬萬不可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