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一十七章????????西南定策二
時間會讓很多秘密都不是秘密。
宮中的一些事情,當時或許能嚴格保密,但是而今幾年過去了,早就傳出來的,比如朱祁鎮想要北伐瓦刺,被太皇太後狠狠的責罰一頓。
這一件事情。
楊士奇觀察朱祁鎮,雖然朱祁鎮心機深沉了不少,但是心意決計是沒有改變的。
楊士奇根本不願意與朱祁鎮硬頂。而且而今也有這樣的需要,需要向天下證明一下,我大明鐵騎依然如從前一般。
權衡之下,他自然知道該怎麼說了。
此言一出,朱祁鎮還沒有怎麼說話。
立即有人出列說道“楊首輔,這就不對了。”出列的卻是王直。
很多人以為內閣與六部尚書是上下級關係,其實雙方的關係,就好像是蹺蹺板一般,誰有能力,誰占據的權力就大一些。
根據大明祖製。
文官最高的就是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在品級之上,並不能壓過六部尚書。而六部之中的吏部,更是有天官之稱。
強勢的吏部尚書讓內閣下不了台,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一個政策從製定到執行,絕對有人覺得的對,覺得不對的,故而沒有反對朱祁鎮才奇怪的。
於是朱祁鎮就一邊靜候,聽楊士奇與王直兩人唇槍舌戰。
不過,總體來說,楊士奇的戰鬥力不是王直能比的。
而且楊士奇不是一個人,首先勳貴那邊清一色的支持楊士奇。文臣之中,楊榮王驥等人也都支撐楊士奇。
可以說,內閣之中的意見基本統一。
一旦內閣的意見統一,沒有什麼政策他們推行不下去的。
何文淵的奏折也被拿出來討論。
但是當庭被楊榮駁斥的體無完膚。
連朱祁鎮都能看出來的漏洞,楊榮豈能看不出來,楊榮輩分又高,年紀大,帶著幾分倚老賣老。說得太過犀利。
朱祁鎮都替何文淵難過。
但是何文淵絲毫不在乎,牢牢抓緊一點,就是勞師動眾。百姓才安分了幾年,實在經不起折騰。
隻是何文淵說的一點不錯。
從安南撤軍,其實也是在宣德後期,細細數來,也不過十年左右。
想要培養民間元氣,十年是遠遠不夠的。
朝中兩派的觀點,也就顯露無疑了。
內閣從國防需求來看,不能不懲戒麓川,以為後來者效。但是何文淵久在地方,知道民間疾苦,他想要息事寧人,不要大動乾戈。
讓百姓安居樂業。
何文淵明知道,在這一次朝會之前,其實早就統一了意見,但是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他在這樣場合無法做到閉嘴。
否則,何文淵區區一個侍郎,與內閣大學士對壘,這本身就不對等,先天壓他一頭。不就是比何文淵官職高的人,不願意出手嗎?
已經成為定局的事情,有何不再爭。
朱祁鎮見說到這份上了,再爭下去,就是意氣之爭了。他甚至知道,今日朝會之後,何文淵出外,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朱祁鎮輕輕咳嗽一聲。
朱祁鎮一咳嗽,下麵的大臣紛紛禁聲。
朱祁鎮說道“劉尚書,國庫可夠十五萬大軍征麓川?”
劉中敷話不多,隻是淡淡的說道“夠。”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就多從官庫,少從民間征收吧。下麵商議一下,派誰去征麓川。”
朱祁鎮一錘定音。楊士奇連忙說道“陛下英明,愛民之心,天下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