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_明天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天子 > 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

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1 / 2)

明天子!

第二十二章????????天災與孰重

“朝廷不管小民出什麼意外,賦稅一定要送到的,一旦送不到,就要賠償。”於謙說道“這也是朝廷正理,隻是人有旦夕禍福,在路上遇見水火盜賊,一旦有失,這些賦稅丟失,尋常百姓家如何賠償?”於謙說道“朝廷雖然三令五申,要求免除配納,但是地方官如果丟失賦稅,他自己也要承擔責任的。自然不敢承擔。”

“於是明麵上沒有,但是暗地裡,卻變本加厲。”

“傾家蕩產,不足以納陪,自尋短見者有之,但是更多的卻是百姓流亡,不敢在家裡停留。”

“隻是人丁逃離,地方官不敢報,人雖然走,稅負不能走,都分攤到各裡頭上,於是乎百姓的負擔,越加沉重。情況就越發危機。”

“臣詳細問過今村安撫的十萬戶百姓,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原因,再加水旱蝗災,不得已才背井離鄉討生活了。”

曹鼐聽了,忍不住說道“還有一件事情,臣本不該言,但不得不言之,就是徭役,按太祖所製之法,編有魚鱗冊,當十年役一年,但是太宗年間,大工頻興,歲無空役,直隸百姓頻頻上京勞作,哪裡還有心思務農,百姓不勝重役,乃有唐賽兒之事。至於運河過境,更是有萬般苦楚,百姓都要去岸上拉纖。日夜不停。”

“有千萬不忍言,不忍視之。”

“唯陛下登基以來,罷諸般事務,廢一切大工,與民休息,百姓方得喘息之機,卻不想災荒連連,臣,臣,臣”

曹鼐說了三個“臣,”卻說不下去了。

朱祁鎮頓時有些臉紅,因為他知道,這不是的政策,這是太皇太後一力堅持的。

這個時候,朱祁鎮才明白太皇太後他老人家是多麼英明睿智。

天下之大,無數事情。太皇太後的政策看似很拙笨,卻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最少對北方來說,卻是如此。

因為太宗年間很多事情,都是發生在北方,不管是五次北伐,還是營造北京城,還是疏通運河,大部分都是動用北方的人力物力。

所以南方百姓多得安枕,北方百姓卻疲於奔命。

朱祁鎮說道“這些話,也唯有卿等才會告訴朕。”

於謙與曹鼐,一個是久在北方當地方官,一個就是北方的人,但是與內閣其他人不一樣,三楊,胡濙都是南方人,張輔雖然是北方人,但是他家產數萬畝,多為賜田,不敢說與下情不通,有些事情到底是沒有切膚之痛。

鼐說道“陛下遠見千裡之外,即便臣不敢言之,也會有人言之。”

朱祁鎮說道“那麼,你們告訴朕,去歲水災,這些百姓之中,有多少是天災所致,多少是所致?”

曹鼐一時間不敢說話了。這事情他不大清楚。於謙當仁不讓的說道“臣已經細細詢問過了,其中有八分天災,兩分。”

朱祁鎮心中暗道“八分天災,兩分,這還算好的了。”朱祁鎮聽他們這說,忍不住想起後世北方大明鼎鼎的流寇,李自成,張獻忠。

可見流寇起於北方,是不有深刻的政治經濟原因的。

北方貧弱,災害不斷,反而將朝廷的大頭開支全部壓到北方之上,這種開支在國初雖有不得已之處,但是還算合理。

畢竟要讓南方運輸糧食到九邊,所耗數倍於北方運輸糧食。

但是這種沉重的負擔,壓製住了北方經濟的發展,而南方經濟崛起,又讓南方人在朝廷之上占據上風,政策上向南方傾斜。

北方不堪忍受也算是必然。

如果朱祁鎮之前想江南重賦的問題,還有一些同情江南百姓,但是此刻朱祁鎮決定江南重賦原則必須保持。

絕對不能改變,不從江南挖肉,補北方的瘡,又從什麼地方挖啊?

隻是北方這樣的情況,也不能持續下去。

朱祁鎮說道“於先生,曹卿,當今北方之事,當初何處下手,才能釜底抽薪?”

於謙說道“臣以為當將錢糧民間運輸,改為官運。”

朱祁鎮說道“有先例嗎?”


最新小说: 重回70為國鑄劍,開局爆改59式 真源世界 村王 詭世界:一切恐懼來源於火力不足 狂雷曲 天機陰陽變 倒黴穿越者:誤入小說世界 糟糕!攻略的病嬌男主怎麼成真了 足球:十九歲喜提大器晚成係統! 我在萬人迷劇本中給對家係統打工